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
时间:2025-07-16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说明情况并提供资料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部《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进行经济性裁员时,需要遵循以下程序:1. 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裁员情况,并提供与生产经营状况相关的资料。
裁减人员方案的提出
2. 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和实施步骤,并制定符合法律、法规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办法。
征求意见并修改方案
3. 征求工会或全体职工对裁减人员方案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并听取意见
4. 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这里的“报告”是事先告知的性质,而不是行政许可或审批。
公布方案并支付补偿金
5. 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相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的程序进行了严格限制,加强了工会的干预力度,强化了工会的协调和维权功能,并赋予了劳动行政部门监督企业裁员的法定权力。
经济性裁员的范围限制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企业在裁员时,不得裁减以下员工:1. 从事接触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的病员工;2.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员工;3. 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病员工;4. 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弱势员工;5.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老员工。与劳动法相比,该规定增加了第一种和第五种两种不得裁员的情形,体现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裁员的法律规定和赔偿方式
公司裁员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赔偿方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特定情况下,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补偿计算涉及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月工资。此外,五险一金的缴纳在裁员过程中也有明确规定,包括缴纳至劳动合同终止日期及具体的缴纳比例。
-
公司裁员的赔偿标准及程序
公司裁员时的赔偿标准及程序。公司裁员需遵循劳动合同法规定,提前通知工会或全体职工,并说明情况。裁员时,应优先留用特定人员。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具体标准视工作时间和工资水平而定。最高支付年限不超过十二年。
-
实习期离职是否会导致工资扣押
实习期内离职是否会导致工资扣押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克扣实习期离职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可采取多种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包括向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个人老板。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并采取
-
病退的条件和要求
病退的条件和要求,包括基本条件、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条件,以及农民工工伤赔偿标准。病退条件涉及不同时间参加工作的人员的年龄、缴费年限、因病或非因工伤残程度等要求。特殊工种提前退休还需满足特定工种、年龄和缴费要求。农民工工伤赔偿标准则包括工伤事故处理流程
-
员工医疗期内的辞退问题
-
用人单位裁员的合法程序
-
公司解散期间女职工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