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死刑复核程序 > 控制死刑的学术主张和立法建议

控制死刑的学术主张和立法建议

时间:2025-07-03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0145
近年来,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的呼声日高。在肖-扬院长于2005年3月10日明确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将尽快收回死刑核准权之后,人们又开始就复核组织的设置、复核人员的选任以及复核的方式与程序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紧锣密鼓地为明年全面收回死刑核准权做着各项准备。[①]人们之所以对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如此关注,从立法角度来看,是出于维护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这两部基本法律权威性的目的,因为无论是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还是1997年修正的刑法,都承袭了1979年制定的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核准权归属的规定,即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和核准。从司法层面来说,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期望通过最高人民法院行使死刑核准权,实现三项目标:一是控制死刑适用数量,实现少杀,为将来废除死刑做准备;二是纠正死刑错误适用,防止冤错;三是统一全国死刑标准和平衡死刑适用,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可以说,许久以来,人们对最高人民法院通过行使死刑核准权发挥上述控制、纠错、统一三种功能抱有很深的期待和很高的期望值。不可否认,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死刑核准权意义重大,意味着死刑案件比非死刑案件多了一道程序保障,但笔者认为,人们对死刑复核程序的期望值太高,是不现实的。最高人民法院执掌死刑核准权,固然有利于实现控制、纠错、统一三项目标,但不应也不可能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方式。其实,人们对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预期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和死刑复核程序被赋予了太多的功能压力,承载了实际不能承载之重。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不能让最高人民法院背负超出其实际能力的功能,否则对最高人民法院而言并不公正,就程序自身而言也不符合诉讼规律。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寻求更科学、更有效、更经济的机制实现上述三项目标。而为了充分发挥其功能,死刑复核程序本身也有待改革和完善。下面,笔者将对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进行理性的分析,期望能够引发关注死刑复核程序的人们的思考。

在废除死刑成为世界范围内发展趋势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着较多适用死刑的司法现实。然而,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理性反思死刑的价值,并提出控制死刑的学术主张和立法建议,这在现实中具有较强的意义。

立法扩张与学者的无奈

尽管我国一直宣示“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但在立法上却走着扩张死刑的道路。1997年刑法对1979年刑法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增加了适用死刑的条文和罪名的数量。这一立法情势令学者们感到无奈和绝望。

司法方式的限制与控制死刑的希望

然而,当司法方式摆脱立法羁绊成为限制死刑的活的方式被挖掘出来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因为立法条文只是纸上的法律,而司法是实际适用法律的实践,是将纸面的法律条文变为法律现实的桥梁。通过司法的方式,可以实际控制死刑的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的角色

许多人主张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以便通过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死刑复核,集中地控制死刑的适用数量。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法解释原则的确立

    刑法解释原则的确立,包括概念、不同观点的分析以及确立的标准和理由。刑法解释原则应涵盖合法性、合理性和技术导向性三个原则,相互补充,确保刑法解释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合法性原则维护刑法的安定性和可预测性,合理性原则体现平等、公正和正义,技术导向性原

  • 控制死刑的学术主张和立法建议

    控制死刑的学术主张和立法建议。随着废除死刑成为趋势,我国仍有较多的死刑司法现实,学者们开始反思并提出控制死刑的建议。虽然立法扩张增加了死刑适用条文和罪名数量,但司法方式限制死刑的适用成为新的希望。此外,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以集中控制死刑数量

  • 一、死刑核准权收回后检察机关面临的新课题

    死刑核准权的收回及其宪法价值。历史上,死刑核准权曾下放至各高级人民法院,但最新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死刑核准权应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这一举措有利于对公民生命权的平等保护,是宪法价值的回归,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 死刑政策与少杀慎杀原则

    中国的死刑政策,特别是少杀慎杀原则及其在死刑复核制度中的体现。死刑政策强调在保留死刑的同时谨慎使用,确保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才适用死刑。死刑复核制度是中国独特的司法制度,旨在防止死刑误用,保证案件质量和公民权利。历史上,死刑复核制度几经变革,如今所

  • 如何维护对审判违法行为的合法权益
  • 刑事附带民事包括伤残赔偿吗
  • 刑事诉讼电子证据如何审查,法律怎样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