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骗取海关核销行为确定
时间:2025-07-05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案件中,存在骗取海关核销行为,针对该行为应当如何定性?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
根据2002年《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的意见》第9条规定,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条件是以假出口、假结转或者利用虚假单证等方式骗取海关核销,导致保税货物、物品脱离海关监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并且情节严重。根据《刑法》第153条的规定,对于情节严重的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行,将追究刑事责任。
不可抗力导致保税货物脱离海关监管的情况
然而,如果有证据证明保税货物脱离海关监管是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导致经营人无法办理正常手续而骗取海关核销的,将不被认定为走私犯罪。这种情况主要指的是行为人并没有将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的情况。
后续走私与通关走私的区别
如果行为人将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则属于后续走私。在加工贸易活动中,例如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来件装配等情况下,这些货物经过加工后需要复运出境,因此在进口环节没有征收相关税款。如果行为人没有将货物复运出境,或者虽然复运出境,但在核销时采取欺骗手段,实际上是偷逃税款,应被认定为走私行为。由于这种手法不属于后续走私,只能被归结为通关走私,因为其货物是通过通关进境的方式进入境内的。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通关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骗取海关核销行为确定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条件,以及确定通关走私行为的依据。行为人通过假出口、假结转或利用虚假单证骗取海关核销,导致保税货物脱离海关监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可抗力导致的保税货物脱离监管不认定为走私犯罪。同时,文章还区分了
-
依法上交反骗财物——诈骗案件中的追缴和没收
我国关于诈骗案件的追缴和没收方面的法律规定。诈骗所得财物应上交公安机关处理,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财物则会被没收。不同诈骗情节的犯罪分子将面临不同刑期的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处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电信诈骗案件法院管辖权的确定方法,包括案件立案侦查的地
-
案情概述
被告人李某等人使用“倒包换假”手段在运输途中盗窃发往某化肥公司的氯化钾肥的案情。分歧在于定性的不同,一种认为是合同诈骗罪,另一种认为是盗窃罪。经过分析,文章认为被告人李某等人的行为应定性为盗窃罪,因为他们在货物交付运输后,采取秘密方式以假换真并窃取,
-
抽逃出资罪的定义和特点
抽逃出资罪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其与诈骗罪、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的区别。抽逃出资罪的主体是公司发起人、股东,其违反公司法规定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出资,侵害客体主要是公司或债权人的权益及公司登记管理制度。与诈骗罪、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在主体、主观方面、
-
网络电信诈骗的立案标准及相关司法解释
-
网贷中介是否属于电信诈骗的判定
-
以销售炒股软件为名骗取股民资金的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