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名称应由“企业名称”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次组成。
2. 企业分支机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名称应由“企业名称”、“分支机构名称”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次组成。
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名称应由“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名称”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次组成。
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所)及社区、行政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名称应由“街道、乡镇名称”或者“社区、行政村名称”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依次组成。
其他类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名称一般应由“设立单位名称”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者“地区名称”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依次组成。
发生劳动人事争议时,当事人可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调解组织提出调解申请。
调解组织应及时对调解申请进行审查,并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调解组织根据案情指定调解员或者调解小组进行调解,调解应在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15日内结束,但双方当事人同意延期的情况下可以延长。
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审查确认申请。
当事人不愿意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未经仲裁审查确认且不履行的情况下,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1. 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
2. 对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进行调解。
3. 监督和解协议、调解协议的履行。
4. 参与协调履行劳动合同、聘用合同、集体合同和执行单位规章制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5. 参与研究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
6. 协助本单位建立劳动人事争议预防预警机制。
1. 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
2. 调解本辖区内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
3. 监督和解协议、调解协议的履行。
4. 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调解仲裁机构开展辖区内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相关工作。
1. 坚持自愿、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履行居中调解职责。
1. 热爱调解工作,注重业务学习,以维护劳动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权益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
1. 工作主动、耐心、细致、周到,仪表整洁、语言文明、举止得体、态度诚恳。
1. 不得泄露调解工作中获取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
1. 不得收受、索取财物或者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为当事人介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诉讼代理人。
1. 证书封面
证书封面应包括“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证”、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标识及发证机关“XX省(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
2. 证书内芯
证书内芯应包括调解员基本信息、发证机关公章、调解员行为规范主要内容及定期检验或注册记录等。
1. 制作发放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应按照制作要求统一制作并组织发放。
2. 发放范围
发放对象为各类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专兼职调解员。
3. 申领条件
申领条件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统一制定。
4. 统一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应制定调解员证书管理办法,并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的通知。通知详细规范了不同种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名称,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以及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劳动人事争议
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在劳动争议发生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调解员需具备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等条件。调解程序包括听取双方陈述、疏导和达成协议。达成协议后应制作调解协议书,如未履行可申请法院发出支付令。若调解无果,当事人可依法申请仲裁。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特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经营实际需要且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收取“风险抵押金”。同时,单位也无权扣押员工的人事档案,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
关于劳动者年休假的相关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的年休假是基于累计工作时间来计算的,即使在当前公司工作不满一年,只要累计工作时间达到,就有权利享受年休假。年休假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累计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以及跳槽人员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