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全费用的退还规定
1、案件审理结束后,一般会退还担保费用,但申请费用不予退还。
2、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可以在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之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这是为了避免因情况紧急而无法弥补的损害其合法权益。
与执行程序不同,人民法院在财产保全阶段不会为当事人查找债务人的财产,申请人必须自己提供明确的财产线索。
1、银行账户:需要提供明确的开户行、户名和账号。
2、房地产:需要提供明确的地址和权利人名称,最好附上相关的权利凭证复印件。
3、有价证券:需要知道债券品种的记名债券或证券账号。
4、车辆:需要提供明确的车牌号和车主姓名。
5、股权:需要提供明确的公司名和债务人拥有的股权份额。
6、其他财产性权利:需要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资料。
如果申请人没有掌握财产线索或掌握的不足够,可以尝试悬赏方式。但需要注意,目前在诉讼阶段并不支持悬赏,申请人可以尝试其他方式,如登报等。
债权人应密切关注债务人的动向,判断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转移被查封、扣押财产的情况。如果债务人有转移、隐匿、出卖或毁损财产等行为,应及时向人民法院反映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制止,或者变更保全措施,以防止标的物失控造成案件难以执行。
债权人应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债务人的财产状况,扩大保全财产的选择面,根据诉讼请求范围或案件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价值相对稳定的物品进行保全,以确保财产保全的效果,保证将来判决的有效执行。
人民法院应加强对债务人财产的调查核实,防范债务人弄虚作假、转移财产逃债的行为,确保申请的财产保全措施能够达到保全效果,顺利实现将来法院裁决的实体权利。办案法官应完善必要的手续,对被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的保全财产认真造具清单,并及时提请法院做好相关续保工作,如对已冻结的款项要按法律规定及时申请续保冻结等。
在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后,如果不起诉,必须与债务人落实还款计划和有效的担保措施。在人民法院解除财产保全措施后,仍需继续加强对债务人财产的监控,防范债务人拖延时间、转移财产逃债的行为。一旦出现不利情况,应立即起诉,并申请采取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措施。
刑事诉讼中委托辩护的情形。被告人有权在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委托辩护人,并可通过多种方式预约律师进行咨询和委托手续。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享有多种权利,如提供法律帮助、会见和通信等。同时,辩护律师可以查阅相关证据材料,并有权对委托人的信息和情况保密。
单位聘请法律顾问的程序以及需要聘请法律顾问的情境。单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聘请意向,经过核实条件、商定事项、签订合同等步骤完成聘请。在决策涉及法律权益和纠纷发生时,应考虑聘请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可防范法律纠纷,解决纠纷,维护合法权益。
欠款打官司的时间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付款情况,规定了不同计算方式及时效的中断与中止情况。债权人主张权利、债务人承诺付款等情形都会导致时效重新计算,但不能超过最长时效期限。特殊情况下的时效中止也会有所涉及,双方应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时效已过的情况。
但是有些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自行解决不了,甚至邀请别人也调解不了,怎么办,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该提倡,那些“既然你无理,我也可以无理;你违法,我也可以违法”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不应该用非法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