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编辑和审查人员负责整个新闻生产流程。然而,在自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记者,编辑和审查人员。这种情况下,个人很容易忽视道德,甚至违反法律。另一方面,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信息可以迅速传遍全球。因此,不良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会产生更大的危害和影响。
与普通大众不同,律师是接受过法学教育的法律专业人士。他们在司法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和司法改革进程做出更多贡献。
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在哲学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自由如果不受社会秩序的约束就变得绝对化,就会导致其他人的自由和权利受到侵犯。因此,个人自由是有限制的。在自媒体时代,互联网为公民的言论自由提供了更多便利。然而,个人需要自律,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并非虚幻。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是一种世俗规则,但言论也是一种特殊行为,需要遵守公序良俗和道德规范,同时要遵守法律底线,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缺乏自律的不当言论可能违背道德底线,污染社会风气,破坏社会秩序,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甚至构成犯罪。言论可以构成多种犯罪,如诽谤罪、散布恐怖信息罪、传播淫秽信息罪、泄漏国家机密罪等。近年来,最高法院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定,对网络言论的犯罪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然而,减少网络侵权的最终还是要依靠言论发表者的自律。律师应当在自媒体时代做出表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专业形象。
律师在接受委托办理案件时,是否可以随意公开案件信息和发表评论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有些律师认为律师是自由职业者,不受任何约束。然而,律师在办理案件时需要考虑两种情况。
有些律师和客户希望通过律师将案件信息和观点公之于众,以争取舆论支持获得有利的处理结果。律师应该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通过专业努力和社会影响力维护客户的权益,而不是通过不当影响舆论来达到目的。
即使案件已有满意的结果,律师也不能随意公开案件信息。律师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并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律师与当事人之间是委托关系,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因此,在公开发布成功案件之前,律师应当征得当事人同意或对案件进行技术处理,以保护信任关系。
律师营销需要遵守律师法、行政法规和行业规章的规定。律师行业规范明确规定了律师可以用于营销的方式,如通过文字作品、研讨会、简介等方式宣传自己的业务领域和专业特长,并鼓励律师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律师营销也有许多禁止使用的方式。律师不能作出虚假承诺,不能进行不真实或不适当的宣传,不能捏造或散布虚假事实,不能贬低同行的专业能力,不能利用与执法机关或其他社会管理机构的关系进行不正当竞争,不能泄露保密信息。律师需要遵守这些规定,确保营销活动符合法律和道德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公共事件迅速传播并引起广泛争议。律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思维参与对公共事件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提供。律师的参与可以提高整个律师队伍的社会影响力。
律师通过网络发表专业观点,引导公众提高法律意识,是一种公益性举动。这些文章可以迅速被各大门户网站放到头条,提高律师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律师不仅要办好案件,还要积极参与公共事件,用法律思维为社会提供理性解决方案。
刑事诉讼中委托辩护的情形。被告人有权在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委托辩护人,并可通过多种方式预约律师进行咨询和委托手续。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享有多种权利,如提供法律帮助、会见和通信等。同时,辩护律师可以查阅相关证据材料,并有权对委托人的信息和情况保密。
单位聘请法律顾问的程序以及需要聘请法律顾问的情境。单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聘请意向,经过核实条件、商定事项、签订合同等步骤完成聘请。在决策涉及法律权益和纠纷发生时,应考虑聘请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可防范法律纠纷,解决纠纷,维护合法权益。
欠款打官司的时间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付款情况,规定了不同计算方式及时效的中断与中止情况。债权人主张权利、债务人承诺付款等情形都会导致时效重新计算,但不能超过最长时效期限。特殊情况下的时效中止也会有所涉及,双方应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时效已过的情况。
集团犯罪诈骗数额的认定标准。依据相关司法解释和法律规定,诈骗数额达到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达到相应数额标准的同时,具有多种特定情形的将酌情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