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股东身份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的起算
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1、对应当知道的理解:约定还款期限的,从期限届满之日起为应当知道之日。附条件的从条件成就之日起。
2、对“知道”的另一把握:知道具体的加害人之时。如甲被人从背后打伤,后多方打听才知道是乙所为,那从知道乙所有之日起算诉讼时效。
3、侵权行为所生之债的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事实和加害人之时开始计算。其中,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势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侵权行为持续发生的,从侵权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
4、约定履行期限的债,自履行期限届满之次日开始计算。因为债务人到履行期限届满而不履行债务时才发生侵权事实,而且债权人依据债的内容应当知道这一侵害事实,故自此时起就能够行使请求权。
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规定,民事主体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但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保护。根据这一规定,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以权利被侵害时为准。而未定期限的债权何时被侵害,诉讼时效何时开始计算,民法通则第八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根据这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应确定于债权人向债务人提出履行请求并经过必要宽限期的次日,若债务人仍不履行,则视为债权被侵害,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从上述的分析来看,诉讼时效的起算,以权利人之权利客观上受到了侵害且权利人主观上已知晓其权利被侵害为构成要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一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算。但也有长期诉讼时效的规定,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同时,也存在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情况,以及特殊规定下的诉讼时效执行。超过诉讼
监事在公司中的地位和职责。监事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常设监察机关成员,不能同时担任董事和经理职务。其主要职责包括监督公司财务、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提出股东会提案、提起诉讼等。监事有权列席董事会会议
股东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方法,包括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直接诉讼是股东作为原告,将公司、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被告,通过法院解决权利被侵害的情况,包括撤销决议、起诉董事及高管人员、行使查阅权、要求公司回购股份和解散公司。派生诉讼则是股东代替公司提起诉讼
在特定情境下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和哪些情形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而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则包括人身权的请求权、财产性支配权、抗辩权等。此外,存款本息的请求权和对国家和金融机构信赖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