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公民无法书面委托的如何处理
时间:2024-03-15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诉讼中公民无法书面委托的处理方式
依法确认代理方式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公民在特殊情况下无法书面委托时,可以通过他人代为书面委托,并通过捺印等方式进行确认。人民法院应当核实并将其记录在案。
最高人民法院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三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时,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当明确载明委托事项和具体权限。然而,对于公民在特殊情况下无法书面委托的情况,可以由他人代为书面委托,并通过捺印等方式确认。人民法院应当核实并将其记录在案。如果被诉行政机关或其他有义务协助的机关拒绝人民法院核实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的情况,将视为委托成立。当事人解除或变更委托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报告。
行政诉讼代理人的类型
一、法定诉讼代理人
在行政诉讼中,法定代理人仅适用于无诉讼行为能力或受限制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即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法定代理人不适用于法人、组织,更不适用于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
二、指定诉讼代理人
当法定代理人相互推诿代理责任时,人民法院将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对于无诉讼行为能力的人事先未确定监护人,但现实情况又需要法定诉讼代理人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其中一人为诉讼代理人。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
根据规定,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1至2人代为诉讼。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时,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公民无法书面委托的情况下,也可以口头委托。人民法院应当核实并将其记录在案。如果被诉机关或其他有义务协助的机关拒绝人民法院核实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的情况,将视为委托成立。委托书应当明确载明委托事项和具体权限。如果当事人解除或变更委托的,应当书面报告人民法院,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其他当事人。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予立案的理由
人民法院不予立案的六种情形,包括违法起诉、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以及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事项。同时,也列举了法院应当立案的五种情形,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执行案件以及赔偿申请。
-
如何维权:农民朋友遭遇“以租代征”
农民朋友遭遇“以租代征”后的维权方式。文章指出,如果与政府部门签订了无效的土地租赁合同,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确认其无效并要求返还土地。若被政府部门强行占地,可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阐述了行政侵权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占用土地行为属于行政侵权行为
-
管辖权转移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管辖权转移的基本概念和条件,包括制度定义、四个条件以及三种情况。该制度主要针对行政诉讼中的管辖权转移,明确了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法院审理或自行审理的情形。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取消了从上级法院转移到下级法院的规定,体现了行政诉讼管辖权转移的特殊性
-
管辖权异议期间是否可先行执行
管辖权异议期间是否可以先行执行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在管辖权未确定的情况下不得裁定先予执行。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一般不会停止,但满足特定情形时可以停止执行。
-
八级伤残40万私了行吗
-
抵押物可以被其他法院查封吗
-
起诉离婚怎么才算立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