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受暴力拆迁时,被拆迁人应相信依法维权,避免采取违法行为,以免无法获得赔偿并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果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上级人民政府或本级人民政府可以责令改正,并通报批评。如果造成损失,还需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法律可以给予处分。如果构成犯罪,还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需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果构成犯罪,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尚不构成犯罪,可以依法给予处分。如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可以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采取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依法进行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如果构成犯罪,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可以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被拆迁人在提出执行异议时,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程序提起诉讼。法院应对执行异议进行审查或举行听证,并最终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
新的《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实施后,法院面临着司法强拆的巨大压力。完全按照上述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来执行房屋强拆的任务显然力不从心,实践效果未必如人所愿。因此,法院有必要进行司法执行方式上的创新,并通过新的司法解释来规定相关事项。人们正期待着这一创新。在此提醒被拆迁人,从法律程序上来说,在司法强拆的最后阶段提起执行异议并不足够。应尽早采取救济措施,越早越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常见的违法拆迁手段,包括未批先用、越权批地、规避审批权以租代征、土地供用方式违法、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非法圈地违规设立各类开发区和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等行为。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些行为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揭示了违法拆迁给被征地农民带来的严重后果。
公安机关在征地拆迁中的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不能参与非警务活动,但如果涉及暴力强征、强拆等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可介入。同时,加强执法监察,严禁参与征地拆迁等非警务活动,对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的执法人员将追究责任。
被拆迁人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包括提交信息公开申请、掌握强拆证据并向公安报警、提起拆迁诉讼等。针对某市A公司遭遇的强拆事件,通过法院诉讼,最终确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违法认定和强拆行为的违法性,并判决赔偿损失。法律依据主要是《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
拆迁户在遇到强拆时应做好的准备工作。包括确认拆迁性质和土地性质,了解补偿内容和标准,以及做好取证工作。同时,也介绍了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开展全面检查,坚决纠正违法违规征地拆迁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