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法裁判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审判机关的正常活动。
枉法裁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裁判的行为,且情节严重。具体的行为方式包括故意伪造、搜集证据材料;引诱、贿买甚至胁迫他人提供伪证;篡改、毁灭证据材料;故意歪曲理解法律甚至无视法律规定;违反诉讼程序,压制甚或剥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等。枉法裁判行为必须发生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并且必须达到情节严重才能构成本罪。若行为尚未达到情节严重,仅属违法违纪行为,则应以行政纪律手段处理。
枉法裁判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仅限于司法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及助理审判员等从事民事、行政审判工作的审判人员。
枉法裁判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违背了事实和法律属枉法裁判但仍然决意为之。过失不能构成本罪。若由于过失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及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则构成玩忽职守罪。
根据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 枉法裁判,致使公民财产损失或者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损失重大的;
2. 枉法裁判,引起当事人及其亲属自杀、伤残、精神失常的;
3. 伪造有关材料、证据,制造假案枉法裁判的;
4. 串通当事人制造伪证,毁灭证据或者篡改庭审笔录而枉法裁判的;
5.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根据2006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 枉法裁判,致使当事人或其近亲属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精神失常;
2. 枉法裁判,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
3. 枉法裁判,造成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4. 伪造、变造有关材料、证据,制造假案枉法裁判的;
5. 串通当事人制造伪证,毁灭证据或篡改庭审笔录而枉法裁判的;
6. 徇私情、私利,明知是伪造、变造的证据予以采信,或故意对应当采信的证据不予采信,或故意违反法定程序,或故意错误适用法律而枉法裁判的;
7.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最高检的立案标准与定罪标准是一致的,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是对刑法分则的犯罪构成要件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立案条件的具体化。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立案的条件是“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因此,立案标准就是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立案标准与定罪标准是一致的。根据对《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的研究,赵某、董某的行为达到了枉法裁判罪的立案标准,符合枉法裁判罪的犯罪构成。虽然他们的枉法裁判结果经过二审、再审予以维持,但根据犯罪构成理论,应当以枉法裁判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离婚向法院起诉的具体流程。包括原告起诉时的法院管辖和离婚起诉书的准备,法院立案和提交证据的流程,以及法院调解、开庭审理和法院判决的过程。在整个流程中,法院会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调解和判决,涉及抚养权、财产分割、债务和当事人过错等问题的证据收集非常重
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定时限。行政机关在公民或组织未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时,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申请时限为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起诉的,应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超过时限的诉讼将不予受理,除非有正当
关于一审未分割财产再次起诉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起诉需满足一定条件。对于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若没有新情况或新理由,六个月内再起诉法院不受理。但是,如果一审判决离婚,当事人可随时起诉分割财产。
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定义、职责及其与司法体系的关系。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负责监督的专责机关,不接受当事人起诉。而人民法院主要受理民事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涉及婚姻、家庭、继承、不动产、知识产权等民事纠纷,以及对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行政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