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量刑应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2. 罪责刑相适应。量刑既要考虑犯罪行为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实现罪责刑相适应,达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 宽严相济。量刑应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基本均衡。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依次确定量刑起点、基准刑和宣告刑。
1. 量刑步骤:
(1) 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 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 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并综合考虑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
2. 调节基准刑的方法:
(1) 单个量刑情节的,根据调节比例直接调节基准刑。
(2) 多个量刑情节的,根据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节基准刑。对于特殊情况下的量刑情节,如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先适用该量刑情节对基准刑进行调节,然后再适用其他量刑情节进行调节。
(3) 被告人犯数罪,同时具有适用于各个罪的立功、累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调节各罪的基准刑,确定各罪所应判处的刑罚,然后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罚。
3. 确定宣告刑的方法:
(1) 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刑幅度内,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如果具有应当减轻处罚情节的,应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以下确定宣告刑。
(2) 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只有从轻处罚情节的,可以依法确定法定最低刑为宣告刑。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3) 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高刑以上的,可以依法确定法定最高刑为宣告刑。
(4) 综合考虑全案情况,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可以在20%的幅度内对调节结果进行调整,确定宣告刑。如果调节后的结果仍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依法确定宣告刑。
(5) 综合全案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依法应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管制或单处附加刑、缓刑、免刑的,应依法适用。
可能判处五年以上但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为十年。数罪并罚情况下的刑期执行规则包括判决宣告前、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的不同情形。在看守所期间,犯罪嫌疑人是不被允许打电话的。律师在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中,会见在押犯需要经过侦查机关的批准,其他情况下有权
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逮捕的程序。公安机关在拘留后三日内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将案卷材料和证据移送检察院审查逮捕申请。检察院按照规定的逮捕条件进行审查,并在七天内作出决定。公安机关对检察院的不批捕决定可要求复议或复核。检察院若发现公安侦查活动违法,应
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并已过上诉期的情况下是否可以上诉的问题。已过期则不能再上诉。同时详细阐述了上诉的程序、提起条件及哪些人有权提起上诉,包括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等。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提起诉讼的时效、直接提起诉讼的时效、申请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时效以及起诉期限耽误的情况。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需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对于不同情况有不同的时效要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内,并可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