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量刑应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2. 罪责刑相适应。量刑既要考虑犯罪行为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实现罪责刑相适应,达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 宽严相济。量刑应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基本均衡。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依次确定量刑起点、基准刑和宣告刑。
1. 量刑步骤:
(1) 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 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 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并综合考虑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
2. 调节基准刑的方法:
(1) 单个量刑情节的,根据调节比例直接调节基准刑。
(2) 多个量刑情节的,根据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节基准刑。对于特殊情况下的量刑情节,如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先适用该量刑情节对基准刑进行调节,然后再适用其他量刑情节进行调节。
(3) 被告人犯数罪,同时具有适用于各个罪的立功、累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调节各罪的基准刑,确定各罪所应判处的刑罚,然后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罚。
3. 确定宣告刑的方法:
(1) 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刑幅度内,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如果具有应当减轻处罚情节的,应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以下确定宣告刑。
(2) 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只有从轻处罚情节的,可以依法确定法定最低刑为宣告刑。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3) 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高刑以上的,可以依法确定法定最高刑为宣告刑。
(4) 综合考虑全案情况,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可以在20%的幅度内对调节结果进行调整,确定宣告刑。如果调节后的结果仍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依法确定宣告刑。
(5) 综合全案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依法应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管制或单处附加刑、缓刑、免刑的,应依法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行政裁定的适用范围。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关于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以及行政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诉讼。同时,人民法院会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侵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共同诉讼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主观和客观要件。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含两人)以上的诉讼,具有简化诉讼程序、避免矛盾判决的意义。共同诉讼的特征包括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多数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诉讼。共同诉讼分为必要共同诉讼和其
一份刑事上诉状的范本,其中包括上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信息、上诉请求、上诉理由等。上诉理由详细阐述了在原审中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和诉讼程序方面的错误。最终,上诉人要求第二审人民法院部分或全部撤销原裁判、变更原审裁判或重新审判。
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逮捕的程序。公安机关在拘留后三日内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将案卷材料和证据移送检察院审查逮捕申请。检察院按照规定的逮捕条件进行审查,并在七天内作出决定。公安机关对检察院的不批捕决定可要求复议或复核。检察院若发现公安侦查活动违法,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