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法 > 打完官司钱打到法院吗

打完官司钱打到法院吗

时间:2025-01-10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3191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当事人遇到民事纠纷需要解决时,如果没法协商解决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让法院判决。提起民事诉讼的时候需要向法院交纳一定的费用,那么打完官司钱打到法院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打官司的诉讼费用相关规定

一、案件受理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案件受理费由原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上诉人预交。被告提起反诉的情况下,需要交纳案件受理费的,由被告预交。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可以不预交案件受理费。待实际发生后,根据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费用进行交纳。

二、案件受理费标准

1. 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一定比例分段累计交纳。具体标准如下:

  • 不超过1万元的部分,每件交纳50元;
  • 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 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 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 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 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 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 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 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 非财产案件:根据具体案件类型进行交纳。例如,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侵害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三、申请费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等,申请保全措施,申请支付令等事项时,应当交纳申请费。具体标准如下:

  • 申请执行等情况下,根据执行金额或者价额进行交纳,标准如下:
    • 没有执行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元至500元;
    • 执行金额或者价额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 超过1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 超过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1%交纳。
  • 申请保全措施的情况下,根据实际保全的财产数额进行交纳,最高不超过5000元。

四、其他费用

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由人民法院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代为收取。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权转让纠纷中阴阳合同的认定

    股权转让纠纷中阴阳合同的认定。在股权转让过程中,股东应注意遵守公司法规定,股权转让涉及阴阳合同可能导致法律纠纷。阴阳合同旨在逃避税务,法院会根据双方行为、证据和真实意图认定。若存在阴阳合同,阳合同无效,以阴合同为准,签订阴阳合同可能构成合同欺诈并承担

  • 行政裁定适用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行政裁定的适用范围。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关于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以及行政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诉讼。同时,人民法院会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侵

  • 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手续

    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相关手续和要点。被保全人在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前需提供担保,并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保全措施,恢复对财产的自由使用和处置权。若申请解除保全程序存在错误,申请人需承担法律责任并赔偿损失。同时,保全措施的效力

  •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共同诉讼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主观和客观要件。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含两人)以上的诉讼,具有简化诉讼程序、避免矛盾判决的意义。共同诉讼的特征包括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多数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诉讼。共同诉讼分为必要共同诉讼和其

  • 刑事上诉状范本
  • 部分履行的申请执行程序
  • 打官司的程序及诉讼费用交纳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