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赔偿原则是一项有效的措施,旨在充分、全面地保护守约方的利益。根据该原则,违约方应当以赔偿的方式承担守约方因其违约行为而遭受的全部损失。赔偿的目的是确保守约方的利益能够达到合同约定的履行状态。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时,违约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的金额应当等于因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然而,赔偿金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赔偿的范围不仅包括守约方的实际损失,即财产减少、丧失和费用支出,还应当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可得利益指的是合同如约履行后当事人本来可以获得的财产利益。例如,在转卖合同中,买方因卖方不交货而无法转售,所遭受的利润损失即为可得利益的损失,违约方应当予以赔偿。
可得利益具备以下特征:
在赔偿可得利益时,应当根据“合理预见”规则进行确定。这意味着赔偿额应当限于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其违反合同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在确定预见时,以违约方而非守约方为主体,以维护公平;以订立合同时而非违约时为时间,以排除市场变化对赔偿额的影响;以一个理性的、通常的标准作为预见的标准。
未成年人能否申请法律援助的问题。法律援助是国家通过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的减免费用的法律帮助。未成年人可以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也可以自己申请。申请法律援助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并经过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机构会发
中国民事法律援助的规定及补充规定,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民事法律援助的补充权限和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具体条件。文章还介绍了法律援助申请的程序,如审查时间、重新审议的程序等。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旨在保障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
外籍学生在我国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和程序。在刑事案件中,外籍学生若无法提供经济来源且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查明等条件下可享受法律援助。民事案件中,则需根据国际条约或互惠原则提出申请。申请应以书面形式提交,法律援助机构会审查申请并决定是否提供援助。援助途径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中规定的法律援助范围及申请条件。公民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包括请求国家赔偿、社会保险待遇等。同时,法律援助不得收费,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时可享受补贴。律师若违反规定将被处罚。申请刑事法律援助的程序也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