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权是指合同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权利,行使解除权会导致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根据解除权发生的原因,解除权可以分为法定解除权和约定解除权。
法定解除权是指由法律规定而发生的解除权,即法律在特定情况下赋予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权利。法定解除权可以分为一般的法定解除权和特殊的法定解除权。前者适用于各种合同,后者适用于某类或某种合同。
约定解除权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解除权,即当事人约定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的权利。约定解除权的产生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约定,而不是单方决定。这种约定可以在订立合同时约定,也可以在订立合同后另行约定。当事人在约定解除权时,可以附加条件或期限。
解除行为是指当事人行使解除权的行为。解除行为由当事人进行,当事人是解除行为的主体。
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在合同解除中有时起重要作用,但该行政命令本身并不是解除行为。只有当事人接受行政命令时,解除才会发生效果。这也说明解除行为是当事人的行为。
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时的解除是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裁决的,不需要解除行为。
解除行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另一种是解除权人一方发出解除的意思表示。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是使合同关系消灭。但是不同国家的立法对于合同解除的效果有所不同。
一种观点认为,合同解除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即解除溯及合同成立之时,产生与合同从未订立相同的后果,承认解除具有溯及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合同解除使合同关系自解除时消灭,解除以前的债权债务关系依然存在,不承认解除具有溯及力。
未成年人能否申请法律援助的问题。法律援助是国家通过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的减免费用的法律帮助。未成年人可以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也可以自己申请。申请法律援助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并经过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机构会发
中国民事法律援助的规定及补充规定,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民事法律援助的补充权限和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具体条件。文章还介绍了法律援助申请的程序,如审查时间、重新审议的程序等。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旨在保障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
外籍学生在我国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和程序。在刑事案件中,外籍学生若无法提供经济来源且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查明等条件下可享受法律援助。民事案件中,则需根据国际条约或互惠原则提出申请。申请应以书面形式提交,法律援助机构会审查申请并决定是否提供援助。援助途径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中规定的法律援助范围及申请条件。公民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包括请求国家赔偿、社会保险待遇等。同时,法律援助不得收费,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时可享受补贴。律师若违反规定将被处罚。申请刑事法律援助的程序也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