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信托法 > 信托构成 > 信托财产 > 详述信托财产的所有权问题

详述信托财产的所有权问题

时间:2020-05-25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3676
信托财产作为信托的核心,其权属问题,一直是大陆法系国家立法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并力图加以解决的关键问题。大陆法国家移植信托制度后,由于其并无“双重所有权”制度,所以对大陆法系国家的“一物一权”制度带来较大冲击。如何加以改造、衔接,又不从根本上动摇和危及现有的法律体系和框架,一直为大陆法系学者所瞩目。

我国于2001年4月通过了《信托法》。《信托法》颁布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争论。作者以信托财产制度为题加以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一、信托财产归属的模式

信托财产的归属即其财产权为谁所有的问题,各国信托法及其法理的答案颇见分歧。

1.英美法模式

英美法国家将信托财产上的权利一分为二,普通法上的所有权属于受托人,衡平法上的所有权属于受益人。也即受托人是信托财产的名义所有人,而受益人则是信托财产的实际所有人或信托财产的利益所有人。

2.大陆法模式

大陆法系承受的是罗马法上“一元所有权”观念。在立法上,大陆法系国家的信托法一般都规定委托人向受托人移转财产。如:

日本《信托法》第1条规定:“本法所称信托,系指将财产权转移或者为其他处分,使他人依一定之目的而管理或处分其财产。”

韩国《信托法》第1条规定:“本法中的信托,是指以信托指定者与信托接受者间特别信任的关系为基础,信托人将特定财产转移给受托人……”

以上规定虽未明确信托财产所有权的归属,但都使用了“财产权转移”,而“财产权转移”,在日本通常被解释为“使受托人取得了信托财产的完全所有权,成为所有人;而受益人则拥有向受托人要求支付债权的权利。”而学者的主流观点也认为,大陆法系立法上虽然没有明确受托人享有所有权,而实际上受托人应享有名义上的所有权。

3.我国信托法模式

我国《信托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从法条上看,我国《信托法》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一个最大差异就是,即没有明确规定财产的所有权或者财产权属于受托人,而只规定信托财产的经营管理的权利交给了受托人。

作者认为,我国《信托法》实际上确认了信托财产所有权由委托人享有。理由如下: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信托、自益信托和处分信托的区别

    信托、自益信托和处分信托的定义及其关系。信托是为第三者收益而设定的,自益信托则是为了委托人本身的收益,而处分信托强调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使用和支配,旨在增加其价值或收益。特定金钱信托则要求在信托财产运用中明确具体细节。现今社会上实行的信托投资业务属于处

  • 保护信托的法律定义

    保护信托的法律定义及其作用。保护信托是为防止子女因不良行为导致财产损失而设立的,委托人将财产交给受托人管理,并向子女支付信托收益。若子女破产或发生特定事件,信托将自动终止,并转为自由裁量信托,保护信托财产免受债权人追索。保护信托包含基本信托和自由裁量

  • 信托受托人的权利和义务

    信托受托人的权利和义务。受托人享有信托财产管理权和财产分开管理权等权利,同时应履行守信义务、善管义务和忠实义务、信托利益给付义务等。受托人需将信托财产与其自有财产分开管理,并公开业务接受监督,在信托关系终止时需返还全部财产。

  • 公益信托的设立及批准程序

    公益信托的设立及批准程序。首先介绍了公益信托的设立包括确定信托财产和受托人,必须经过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批准。接着详细阐述了公益信托的批准程序包括提交申请、审核审批和公告公示等步骤。此外,还介绍了公益信托的活动限制、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支持、信托监察人的

  • 信托法律关系的定义和主体
  • 信托终止时信托财产的归属顺序
  • 受托人与不同委托人进行交易的限制
信托构成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