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一资金信托和集合资金信托在委托人地位方面存在重大差异。集合资金信托是由信托公司设计创制的产品,信托公司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信托公司根据项目情况设计信托产品的交易结构,并拟定所有信托业务文件,如信托合同。因此,集合资金信托的交易主体差异和资金运用方式差异深受信托公司主动设计的影响。在信托法律关系和信托产品推介过程中,委托人和受益人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对信托公司拟定的信托合同或其他文件提出修改意见,只能在全盘接受或拒绝之间选择。
然而,在单一资金信托中,受托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或消极的。例如,在非指定用途的资金信托中,资金的运用对象和方式由受托人决定,受托人处于主动地位,而委托人则处于被动地位。在指定用途信托中,受托人的地位是消极的,而委托人则起着积极甚至主导的作用。委托人可以指定资金运用方式和对象,例如特定用途信托,信托文件对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方式、范围和对象都有明确、具体、特别的规定,体现了委托人的个性要求和主导作用。因此,单一资金信托的委托人地位与集合资金信托存在重大差异。
目前来看,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投资者主要是自然人,而单一资金信托的委托人通常是机构。这是因为单一资金信托的委托人数量只有一个,如果资金数额较小,则难以运用。总体而言,只有机构拥有较大规模的单笔资金,因此机构经常充当单一资金信托的委托人。而集合资金信托的特性是集合多个投资者的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运用,虽然对单个投资者也有门槛限制,但这个门槛并不高,因此大量的社会投资者可以参与。
单一资金信托与集合资金信托的实质性差异。在委托人地位方面,集合资金信托中信托公司起主导作用,委托人和受益人处于被动地位;而单一资金信托中委托人地位有所不同,可以是主动或被动。此外,两种信托的委托人类型也存在差异,集合资金信托的投资者主要是自然人,而单
受益凭证的定义和特点,以及财产信托面临的现实问题。其中,信托财产作为发行信托受益凭证法律依据的缺失是制约财产信托发展的关键问题。此外,信托合同的限制导致财产信托转让困难,而财产信托与资金信托之间的差异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不确定性。
信托财产归属的不同模式,包括英美法模式、大陆法模式以及我国信托法模式。英美法模式下,受托人拥有名义所有权,而受益人拥有实际所有权或利益所有权。大陆法系则采用“一元所有权”观念,立法上通常规定委托人将财产权转移给受托人。而我国《信托法》的一个最大差异在
信托投资是信托机构运用信托存款、自由资金、发行债券所得资金,以投资者的身份直接为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投资。融资租赁业务仅仅是信托投资公司众多业务品种之一,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发行融资租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或者单一资金信托的方式操作该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