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银行贷款的担保方式大多局限于实物抵押及第三人信用保证这两种。实物抵押方式由于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无权自行处分抵押物,如抵押物不能产生理想的经济效益,往往会造成生产力的闲置,有悖于“物尽其用”的市场经济原则;第三人信用保证方式则由于第三人的资信情况未经严格审查不能确定、第三人的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及有关操作程序不严密等因素,也难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而在信托占有担保方式中,受托人(贷款人)已预先将标的物所有权移转给信托人(借款人),同时信托人通过信托契约(或条款)可以限制及监督受托人对标的物的恶意处分,大大加强了信托人贷款资产的安全性。受托人也由此有权在信托契约或条款规定的合理范围内自由处分标的物,享有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和灵活性。如何在实践操作中,以较简便可行的方法来保障该担保权利的行使,笔者认为可操作如下:信托双方可在信托契约中约定,信托契约所规定的取回权经公证机关依法公证后,在双方当事人间产生强制执行效力。这样一旦债务人在债务清偿期限界满时仍未清偿,债权人便可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在对该公证文书作形式审查后,即可予以立案执行。另外,笔者认为应当运用超前立法手段,将信托占有担保方式与其他动产担保方式统一编入《动产交易担保法》这一民事特别法中,并加快其基础立法如《信托法》的制订工作,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保护信托的法律定义及其作用。保护信托是为防止子女因不良行为导致财产损失而设立的,委托人将财产交给受托人管理,并向子女支付信托收益。若子女破产或发生特定事件,信托将自动终止,并转为自由裁量信托,保护信托财产免受债权人追索。保护信托包含基本信托和自由裁量
委托代理与信托的区别。主要差异在于当事人数量、财产所有权变化、成立条件、财产控制程度、权限和期限稳定性等方面。信托涉及多方当事人,财产所有权转移,受托人享有广泛权限和充分自由;而委托代理仅涉及双方当事人,财产所有权不转移,受托人权限较狭小并需接受委托
信托终止的各种情形。根据办法第四十三条,信托终止的情形包括信托文件规定的终止事由发生、信托存续违反目的、信托目的实现或不能实现、当事人协商同意、期限届满、被解除或被撤销以及全体受益人放弃信托受益权等。信托终止时,信托投资公司需制作清算报告,经受益人或
管理遗产信托的成立和终结。管理遗产信托主要用于解决遗产继承问题,分为继承未定前和继承人已定后两种情况。其成立和终结情况均涉及遗嘱、继承人和受托人。当继承人能够自行理财并接收遗产时,信托关系终止。此外,特定期限结束或特殊情况发生时,信托关系也可能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