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本条是对公益信托终止时受托人有关义务的规定。
信托终止后,作为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受托人,应当制作处理信托事务的清算报告。这是受托人对其履行职责的总结,是对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而产生的债权债务的客观说明。对于私益信托的终止,本法规定受托人应当作出处理信托事务的清算报告。受益人或者信托财产的权利归属人对清算报告无异议的,受托人就清算报告所列事项解除责任。但受托人有不正当行为的除外。本条关于公益信托终止的规定,与私益信托相同的是,要求受托人作出处理信托事务的清算报告。所不同的是,对清算报告的审核程序要比私益信托复杂。第一,本条规定公益信托受托人所作的清算报告首先应当交给信托监察人。因为信托监察人是本法要求公益信托所必须设置的,目的是作为受益人利益的代表,更好地维护受益人的利益。因此,处理信托事务的清算报告应当经信托监察人认可。第二,本条规定处理信托事务的清算报告经信托监察人认可后,应当报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核准。即信托监察人的认可,是报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核准的前提。要求报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核准的规定,与本法关于公益信托的设立及受托人的确定必须经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批准;公益信托的受托人未经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批准,不得辞任;公益事业管理机构应当检查受托人处理公益信托事务的情况有财产状况,并对受托人至少每年一次作出的信托事务处理情况及财产状况的报告予以核准;以及公益事业管理机构依法变更受托人和依法变更信托文件中的有关条款的规定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国家对公益信托的管理。第三,本条规定受托人作出的处理信托事务的清算报告经过上述程序,报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核准后,由受托人予以公告。即由受托人向社会公告,使社会可以了解公益信托的处理情况,对公益信托的清算报告进行监督。
房地产信托出现的背景。随着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银行贷款限制和证券市场融资困难,信托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受到关注。信托具备灵活、安全等特点,为房地产行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同时,《信托法》定义了信托和信托财产的特点,为房地产信托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
诉讼信托与债权信托之间的区别。诉讼信托的信托财产包括诉讼实施权和其他实体权利,受托人主要通过诉讼方式管理;而债权信托的信托财产仅限于债权,管理方式多样。此外,诉讼信托具有双重法律意义,需符合信托法和诉讼法的共同原则;而债权信托仅涉及信托法。了解这些区
受益权证券的定义和特点,以及财产信托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障碍。财产信托发展面临缺乏法律依据、信托合同限制和流转税相关法规缺失等问题。由于信托法规建设的滞后,财产信托和资金信托存在诸多差异,这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受益人)的权益保全。
信托和信托法律关系的定义、特点及在民法体系中的定位和法律适用。信托是一种财产管理制度,界定为独立的法律关系,属于特殊的民事财产法律关系。信托法律关系以信托财产为中心,涉及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面。信托法律关系的设立不适用合同法调整,属于民法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