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法释义:第七十三条
时间:2023-11-06 浏览:2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信托法释义】第七十三条公益事业管理机构违反本法规定的,委托人、受托人或者受益人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公益信托当事人对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违法行为的起诉权
一、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职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是负责管理和监督公益信托的机构。公益事业管理机构具有以下职权:批准公益信托的设立并确定受托人;未经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批准,受托人不得辞任;公益事业管理机构应当检查受托人处理公益信托事务和财产状况,并核准受托人制作的信托事务处理情况和财产状况报告;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有权依法变更公益信托的受托人和变更信托文件中的相关条款;公益信托终止后,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核准受托人制作的清算报告;公益信托终止后,公益事业管理机构依法批准适用公益信托的“类似原则”。因此,公益信托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以及终止后的清算报告,都需要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批准和核准。
二、公益信托当事人的起诉权
为了保护公益信托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确保公益事业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相关法律赋予公益信托的委托人、受托人或者受益人,即公益信托当事人,对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违法行为有权提起诉讼。
三、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违法行为
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对符合公益信托条件的信托不予批准;随意变更公益信托的受托人;随意变更公益信托文件中的相关条款。此外,公益信托终止后,公益事业管理机构要求该公益信托适用“类似原则”等等。这些行为损害了公益信托当事人的利益。
四、行政诉讼
由于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是行政部门,公益信托的委托人、受托人或者受益人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以公益事业管理机构为被告的诉讼属于行政诉讼。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浅析信托与信托法律关系
信托和信托法律关系的定义、特点及在民法体系中的定位和法律适用。信托是一种财产管理制度,界定为独立的法律关系,属于特殊的民事财产法律关系。信托法律关系以信托财产为中心,涉及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面。信托法律关系的设立不适用合同法调整,属于民法体系中
-
信托委托人资格是怎么样的
信托委托人是信托财产的原始所有者。在信托关系中,委托人所拥有的权利,最主要的是信托财产的授予权,即委托人可以向受托人授权,要求受托人遵从一定的目的,对信托财产进行经营、管理、使用和处理,为受益人享受信托利益尽最大的努力。信托法规定,委托人应当是具备完
-
信托法中公益信托的分类有哪些
维持本金的公益信托、动用本金的公益信托。以作为信托财产的本金是否直接从事公益作为分类标准,可分为维持本金的公益信托、动用本金的公益信托。前者指信托财产由特定个人或家庭捐资成立的公益信托;后者指由社会公众共同捐资设立的公益信托。前者指受托人直接管理或委
-
信托能否冻结
依据我国信托法的规定,信托的资产一般不能被冻结和强制执行的,但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强制执行信托的资产。(一)设立信托前债权人已对该信托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并依法行使该权利的;(二)受托人处理信托事务所产生债务,债权人要求清偿该债务的;(三)信托
-
信托关系的本质及信托财产独立性
-
托管机制为公益信托财产保驾护航
-
货币型基金的理财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