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 > 发改委禁止价格欺诈的规定有哪些

发改委禁止价格欺诈的规定有哪些

时间:2024-12-25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3952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通过价格欺诈来获取交易的事件。而我国对于价格欺诈的行为是有明文禁止的。其中就有发改委禁止价格欺诈的规定。那么,发改委禁止价格欺诈的规定有哪些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的说一说发改委禁止价格欺诈的规定,以便能够为大家答疑解惑

价格欺诈的定义

价格欺诈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发改委禁止价格欺诈的规定

公平交易原则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公开、公平、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明码标价要求

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有偿服务,应当依法明码标价。经营者降价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如实说明降价原因、降价期间,并使用降价标价签。

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

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标价行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1. 标价标示与实际不符,以此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商品或服务;
  2. 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以低价吸引顾客并以高价结算;
  3.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交易;
  4. 标示的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法比较,如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等;
  5. 降价销售标示的折扣与实际不符;
  6. 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
  7.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
  8.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9. 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

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

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采取以下价格手段之一的,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1.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
  2.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3.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交易;
  4.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
  5.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6. 其他价格欺诈手段。

误导性标价行为

误导性标价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价格产生误解的所有表示或说法。

价格记录和资料保存要求

经营者应当根据自身经营条件,准确记录所销售商品、收购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价格,并保存完整的价格资料,不得弄虚作假。经营者不能提供或提供虚假的降价前交易票据的,其所标原价为虚构价格。

举报权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价格欺诈行为均有权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患者知情权的重要性及其渊源

    患者知情权的起源、概念及具体内容,分析了患者知情权被侵犯的原因,包括法律监管的缺乏、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等。同时,提出了完善患者知情权法律保护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加大宣传、提高患者医疗知识和法律意识,改革医疗体制,促进医患关系融洽,

  • 宣传单上的价格与店内售价不符能不能要求店家赔偿

    宣传单上的价格与店内售价不符时,消费者可以要求店家赔偿的问题。根据合同法规定,如果店家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消费者可以要求适当赔偿。此外,当卖家存在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可以要求按购买商品的三倍价格进行赔偿。若经营者明知商品或服务有缺陷仍提供,

  • 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

    中国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公司法规定了股东的知情权范围,包括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账簿查阅权和检查人选任请求权等。修订后的公司法扩大了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并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知情权具体行使方式。同时,也讨论了股东知情权制度中的

  • 超市结算价格与标价不符的法律解答

    超市标价与实际收费价格不符的情况。这属于价格欺诈行为,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有权要求超市按照标价收费,退还多收费用,并有权要求双倍赔偿实际损失。消费者可以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维权,法律依据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责任法和价格法。

  • 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法
  • 一件衣服两个价格消费者如何维权
  • 价格欺诈退一赔三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