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 > 消费者应该如何防范价格欺诈

消费者应该如何防范价格欺诈

时间:2020-05-25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013
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是常常会遇到价格欺诈,很多人因为疏忽事后才发现,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发现,使自己受到损失,所以要防范价格欺诈。那么消费者应该如何防范价格欺诈呢?下面手心律师网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掌握有关价格法律法规条文,提高辨别价格欺诈能力;

(2)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注重查看相关标示,如查看海报标价与现场标价是否一致,提高防范意识;

(3)购物结算后,要注意核对结算价与现场标价签所标价格是否一致,若有疑问保留相关票据,及时拨打12358价格举报电话反映;

(4)消费者要理性消费,注重货比三家,不要轻信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虚假宣传,以防上当。

不要相信商家惯用的“四种促销手段”

一、销售商品不明码标价、故意标错价、低标高卖等不规范标价方式。提醒消费者尽量不要购买不明码标价的商品,购买时一定要问清价格,结帐时一定要核对购物小票凭证,看是否与标价一致,以防低标价高结帐。

二、打折、降价、促销。为吸引顾-客,商家用大幅海报等形式宣传打折、降价、促销商品。提醒消费者,购买前千万不要被商家虚构或提高原价所迷惑。

三、以“特价”、“优惠价”进行促销。商家往往采用欺骗性、误导性文字宣传,诱导消费者。提醒消费者,对于“特价”、“优惠价”商品,购买时一定要注意产地、生产厂家、保质期等,特别是食品类商品,商家往往会把快到保质期或已过期的商品,采取“特价”、“优惠价”等促销手段尽快脱手,另外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产品价格肯定不一样,一定要认真识别。

四、买一送一、有奖销售。提醒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一定要问一问自己对促销的“特价”、“优惠价”商品是否用得着?商家所送商品是什么等等?因商家送奖商品多是不值钱的小物件、包装袋,有的甚至是过期的食品、饮料。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及相关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适用范围、原则、明码标价和降价销售的要求,以及价格欺诈行为的多种情形和手段。同时,也提到了误导性标价

  •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以及保护方式。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参与管理公司的权利,包括查阅公司财务报告资料、账簿等相关资料并提问的权利。该权利是共益权且为法定权利,由《公司法》直接赋予股东,不得以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剥夺或限制。公司需主动披露信息,股东知

  • 价格欺诈行政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

    价格欺诈行为的行政处罚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包括虚假标价、模糊标价等行为。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消费者在遇到价格欺诈行为时的应对策略和维权途径。本文旨在

  • 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和形式

    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和形式,包括股东可以查阅的资料范围、股东知情权与查阅权的关系以及查阅权和复制摘抄权的关系。文章指出,股东可以查阅的资料范围包括公司章程、股东会议记录等六类资料,但不包括原始材料或数据。在执行过程中,对于旧公司法没有规定的事项,可以参照

  • 股东知情权的限制问题
  • 网络团购消费者如何维权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监管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