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 > 消费者应该如何防范价格欺诈

消费者应该如何防范价格欺诈

时间:2020-05-25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013
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是常常会遇到价格欺诈,很多人因为疏忽事后才发现,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发现,使自己受到损失,所以要防范价格欺诈。那么消费者应该如何防范价格欺诈呢?下面手心律师网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掌握有关价格法律法规条文,提高辨别价格欺诈能力;

(2)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注重查看相关标示,如查看海报标价与现场标价是否一致,提高防范意识;

(3)购物结算后,要注意核对结算价与现场标价签所标价格是否一致,若有疑问保留相关票据,及时拨打12358价格举报电话反映;

(4)消费者要理性消费,注重货比三家,不要轻信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虚假宣传,以防上当。

不要相信商家惯用的“四种促销手段”

一、销售商品不明码标价、故意标错价、低标高卖等不规范标价方式。提醒消费者尽量不要购买不明码标价的商品,购买时一定要问清价格,结帐时一定要核对购物小票凭证,看是否与标价一致,以防低标价高结帐。

二、打折、降价、促销。为吸引顾-客,商家用大幅海报等形式宣传打折、降价、促销商品。提醒消费者,购买前千万不要被商家虚构或提高原价所迷惑。

三、以“特价”、“优惠价”进行促销。商家往往采用欺骗性、误导性文字宣传,诱导消费者。提醒消费者,对于“特价”、“优惠价”商品,购买时一定要注意产地、生产厂家、保质期等,特别是食品类商品,商家往往会把快到保质期或已过期的商品,采取“特价”、“优惠价”等促销手段尽快脱手,另外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产品价格肯定不一样,一定要认真识别。

四、买一送一、有奖销售。提醒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一定要问一问自己对促销的“特价”、“优惠价”商品是否用得着?商家所送商品是什么等等?因商家送奖商品多是不值钱的小物件、包装袋,有的甚至是过期的食品、饮料。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价格举报信息的写法

    价格举报信息的写法以及价格欺诈的法律规定。在价格举报时,需明确举报原因、地点等信息并详细说明情况。国家禁止价格欺诈行为,包括虚假标示、双重标价等13种行为。价格欺诈行为将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最高可处以50万元罚款或责令停业整顿。

  • 患者知情权的重要性及其渊源

    患者知情权的起源、概念及具体内容,分析了患者知情权被侵犯的原因,包括法律监管的缺乏、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等。同时,提出了完善患者知情权法律保护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加大宣传、提高患者医疗知识和法律意识,改革医疗体制,促进医患关系融洽,

  • 宣传单上的价格与店内售价不符能不能要求店家赔偿

    宣传单上的价格与店内售价不符时,消费者可以要求店家赔偿的问题。根据合同法规定,如果店家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消费者可以要求适当赔偿。此外,当卖家存在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可以要求按购买商品的三倍价格进行赔偿。若经营者明知商品或服务有缺陷仍提供,

  • 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

    中国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公司法规定了股东的知情权范围,包括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账簿查阅权和检查人选任请求权等。修订后的公司法扩大了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并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知情权具体行使方式。同时,也讨论了股东知情权制度中的

  • 超市结算价格与标价不符的法律解答
  • 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法
  • 一件衣服两个价格消费者如何维权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