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 > 消法关于价格欺诈的规定

消法关于价格欺诈的规定

时间:2024-03-24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071
价格欺诈属于违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我们都知道面对价格欺诈的情况消费者应该要能够重视,可以通过举报等等方式来进行维权,法律上对此也做了相关规定。那么,消法关于价格欺诈的规定是什么?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给你主要介绍相关知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价格欺诈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如果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存在欺诈行为,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如果不足五百元,则为五百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依照该法进行处理。

价格欺诈的认定标准

以下情形之一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标价行为与实际不符

经营者在标价签、价目表等上所标示的商品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购买。

双重标价

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吸引顾客并以高价结算。

欺骗性标价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进行交易。

虚假价格表示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法进行比较。

折扣欺诈

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

处理品标示缺失

销售处理商品时,未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

馈赠物品欺诈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未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类、数量或者将馈赠物品伪装为假劣商品。

价格附加条件标示不清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未标示或标示不清楚附加条件。

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

其他具有欺骗性的价格表示行为。

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时,采取以下价格手段之一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虚假降价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扣,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

不履行价格承诺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做出价格承诺,但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谎称价格优势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欺诈性质量与价格不符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

虚假政府定价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其他价格欺诈手段

其他具有价格欺诈性质的手段。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价格举报信息的写法

    价格举报信息的写法以及价格欺诈的法律规定。在价格举报时,需明确举报原因、地点等信息并详细说明情况。国家禁止价格欺诈行为,包括虚假标示、双重标价等13种行为。价格欺诈行为将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最高可处以50万元罚款或责令停业整顿。

  • 患者知情权的重要性及其渊源

    患者知情权的起源、概念及具体内容,分析了患者知情权被侵犯的原因,包括法律监管的缺乏、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等。同时,提出了完善患者知情权法律保护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加大宣传、提高患者医疗知识和法律意识,改革医疗体制,促进医患关系融洽,

  • 宣传单上的价格与店内售价不符能不能要求店家赔偿

    宣传单上的价格与店内售价不符时,消费者可以要求店家赔偿的问题。根据合同法规定,如果店家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消费者可以要求适当赔偿。此外,当卖家存在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可以要求按购买商品的三倍价格进行赔偿。若经营者明知商品或服务有缺陷仍提供,

  • 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

    中国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公司法规定了股东的知情权范围,包括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账簿查阅权和检查人选任请求权等。修订后的公司法扩大了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并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知情权具体行使方式。同时,也讨论了股东知情权制度中的

  • 超市结算价格与标价不符的法律解答
  • 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法
  • 一件衣服两个价格消费者如何维权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