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消费者应该掌握基本的留学知识,包括国家政策规定(如教育部颁发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留学的基本程序以及各国的基本政策。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合法和非法中介,避免上当受骗。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消费者对留学知识的不足,通过夸大其词、隐瞒或篡改国家规定等手段,达到欺骗消费者的目的。例如,某些中介可能会告诉你只要拿到德国语言学校的签证就可以去德国,但却没有告知签证的期限只有一年,一年后如果未能考上德国大学就必须回国。如果消费者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能够避免可能发生的权益侵害。
在选择中介后,消费者应该自主选择服务项目,并拒绝强制交易。有些中介除了一般的留学服务项目外,还会推荐一些额外服务,如代买飞机票、代取签证等。如果消费者认为这些服务不必要,完全可以坚定地拒绝。此外,消费者还应该仔细了解每个服务项目的真实情况,并监督服务过程,确保中介按照协议提供服务。
如果留学中介的行为违反了国家规定,给消费者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中介应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对于导致消费者财产损失的行为,中介应承担民事责任,并进行赔偿。对于严重违法的中介,如诈骗等,还应承担刑事责任。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留学是一种教育投资,对个人的发展方向和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
自费留学的花费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可观的费用。
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消费现象,留学消费的程序和过程仍有待规范。许多人对留学知识了解不足,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市场漏洞,谋取非法利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设立的九项权利,包括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等。这些权利涵盖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各项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安全、真实情况了解、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公平交易、获取赔偿、结社权、获得相关知识权以及受尊重权等
消费者投诉的应诉受理情况。其中规定了应受理的投诉类型,包括消费者受到损害、经营者未履行法定义务和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权益受损等投诉。同时,也明确了不予受理的投诉情形,如经营者之间购销活动纠纷、商品超过保修期和合格证期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酌情处理的情形,
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包括质量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合同内容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补充协议。同时,文章还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以及经营者应保证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此外,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法律规定也被提及。
实体店商家拒绝退货时,消费者应如何维权的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咨询和投诉消费者协会,寻求专业建议和帮助;如涉及商品质量问题,可委托鉴定人进行鉴定;若商家的行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可依法提起诉讼。消费者协会应认真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并接受社会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