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部法律。该法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并于2009年和2013年进行了两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颁布与施行,是我国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全面确认消费者的权利。该法的实施对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规范经营者的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分总则、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的义务、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消费者组织、争议的解决、法律责任、附则八个章节,共计63条。该法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赔权、结社权、获知权、尊重权、监督权等九项权利。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对于国家规定或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的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负责修理、更换或退货。如果在保修期内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经营者应负责更换或退货。
此外,《产品质量法》第40条规定,如果售出的产品不具备应有的使用性能或不符合产品标准、质量状况,销售者应负责修理、更换或退货。
因此,如果售后客服没有到位,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赔偿。在解决问题时,协商是首要的解决方式。
软件开发合作协议的内容,包括项目内容、周期计划、技术语言标准、验收工作、合同期外的售后服务支持以及费用支付等方面。协议中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系统开发的功能、交付时间、验收流程、售后服务及费用结算等细节。
汽车产品召回的相关法律规定。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汽车产品相关活动的各方,制造商需履行召回义务并承担费用。当汽车产品存在缺陷时,需按照主动或指令召回程序要求组织召回。召回制度旨在保护消费者安全,促进企业发展,并维护我国消费者国际经济利益。
梁先生在小米公司官网购买手机后,因遇到手机自动重启、程序丢失等问题认为公司虚假宣传而将其告上法庭的案情。法官认为小米公司的广告虽然夸大效果但并不构成民事欺诈,实际交付的手机与广告宣传的配置一致,只是广告描述过于夸张。不当的广告宣传并不等同于欺诈行为,
销售代理协议的具体内容。协议中,甲方授权乙方为指定产品的销售代理商,双方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甲方负责产品价格制定、广告宣传、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并有权监督乙方的执行情况和市场行为。乙方需遵守商业机密,汇报市场动态和行销计划,同时需遵守限价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