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权的不可侵性
在第三人故意侵害债权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违约责任并不能保障债权人得到充分的救济,第三人得到应有的惩戒。如果第三人明知债权存在仍故意侵害他人债权,而债权人只能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在债务人无力承担违约责任或者具有抗辩事由的情况下,债权人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故依靠违约责任不足以充分救济债权人的权利,在特定情况下,应以侵权责任来保护。
其实自古以来就有法谚“权利具不可侵性,必须被所有人尊重”。债权为民事权利的一种,属于人权的范畴,应当也具有不可侵性。我国台湾学者史*宽认为:“债权虽为相对权,而相对权并非不容有不可侵性。既为权利,则一般人应负不为侵害之消极义务,故如有第三人不法加以侵害,则不可不使其负侵权行为之责也。”我国台湾学者郑*波认为:“既曰权利,即有不可侵性,债权何独不然,故侵害债权当然成立侵权行为。”我国著名学者杨*新教授认为,债权作为民事权利,这种不可侵性是法律赋予的,而不是人们臆造的。债权的不可侵性,既不是指债的对内效力,也不是指债的对外效力,而是指债权对抗债的当事人以外的其他第三人的效力。债权的不可侵性是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的最本质来源,只有证明债权是不可侵害的,第三人侵害债权才需要负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债权为可期待利益,期待利益可受侵害
债是法律上可期待的利益,必然会给债权人带来某种积极的利益,反映着债权人的利益要求。侵害权利系指妨碍权利所保护利益的享有的一切行为,不仅妨碍现在所享有的利益属于侵权,而且妨碍将来享有的利益亦属于侵权。债权人因债权享有可期待的利益,但实质为财产价值,此财产价值为债权人的一般财产成分,“其表现在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流通,并成为双方当事人一般财产中的资产或负债,减少了债权人的一般财产中的资产,增加了其中的负债,从而损害了债权人的一般资产负债的应然状态。”第三人侵害债权,会使债权人的一般财产减少,即会造成可得利益的丧失。故债权虽为期待利益,但第三人侵害该利益,造成债权人的损失,债权人可以向第三人要求损害赔偿。
三、债权为相对权,相对权可成侵害对象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债权不能作为侵权行为的客体。因为债权是相对权,其只能是特定的债权人要求特定的债务人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侵害债权,致使债务人无法履约,债权人只能请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得请求第三人承担责任。实际上债权具有相对性,但这仅仅是指债权的对内效力而言的,即债权人只能要求债务人履行特定的义务,不能要求第三人履行债务人的义务,而债权的对外效力则预示着任何第三人都不能妨碍债权的实现,否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债权不具有公示性对第三人主观恶意的限制
债权仅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存在,没有物权所具有的社会公示性,第三人也无法得知,如果让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对第三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第三人将会谨于与他人进行经济交往,势必也会影响社会交易活动和竞争秩序。但如果第三人明知债权的存在仍去侵害,而其却不需要承担责任,则明显不能体现法律的正义。故针对债权没有社会公示性,第三人无法从外在表征上得知债权的存在,为充分保障第三人行动之自由,在第三人行动之自由和债权人之债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在构成要件方面加以限制,当第三人主观上恶意时,则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国相关法律下,饭店对于因撞上饭店玻璃受伤的责任认定问题。如果饭店没有履行安全保障义务,例如没有贴提醒标语等,饭店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文章介绍了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及法理依据,其来源于德国法院的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理论,强调在社会生活中应负防范危
因快递公司工作人员失误导致价值十五万元的包裹被销毁时,消费者可以如何要求快递公司赔偿,以及介绍了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邮政快递业务中赔偿的规定。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货物损坏时承运人不用赔偿的情况和条件。在货物损毁或灭失的情况下,托运人可以要求承运人赔偿,但
个人寄快递东西坏了谁来赔偿的问题。个人寄快递东西损坏时,由快递公司来赔偿。用户的合法权益因快件延误、丢失、损毁或内件短少受到损害时,可以要求商标、字号或快递运单所属企业赔偿。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如何找合适的律师处理运输合同问题以及快件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
造成安全事故时对主要负责人的处罚和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征。当发生安全事故后,依据事故原因和等级,主要负责人会受到罚款、撤职或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罚。同时,本文也描述了生产安全事故的五大特征,包括事故主体的特定性、事故地域的延展性、事故的破坏性、事故的突发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