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经营者义务 > 保证安全义务 > 宾馆停车场受伤,宾馆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吗

宾馆停车场受伤,宾馆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吗

时间:2020-05-25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893
出门在外我们都会去住酒店宾馆,宾馆本身就担负着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那么要是宾馆停车场受伤,宾馆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吗?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宾馆停车场受伤,宾馆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吗

宾馆停车场受伤,宾馆需要承担安全保障义务。

【案情简介】

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王-伟在得知妻子出现在一四星酒店时,叫上好兄弟开车来到该酒店。要求查询妻子开房记录被拒后,王-伟打通了妻子的电话,并和兄弟循声一楼一楼地找,并最终找到妻子所在的房间。

看到妻子的“情夫”李-洋躲到窗外悬挂在空调底架时,王-伟和同伙没有前去施救,而是对其进行辱骂和言语威胁。李-洋因为悬挂太久最终体力不支摔伤。李-洋为此将王-伟及酒店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医药费等各项经济损失40余万元。

法官说案酒店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承担部分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李-洋与已婚女士开房本身存在错误,在王-伟敲门后躲到窗外悬挂在空调底架处将自己置于危险状态,对自己的损失应承担主要责任。

王-伟在李-洋处于危险状态下,没有施救反而对其进行辱骂和威胁,致使李-洋处于危险状态时间加长,对其摔伤负有一定责任。酒店作为住宿业的经营者,对入住者的人身财产安全负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义务。

事发时,酒店在王-伟前来寻人,明知其不是酒店房客、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未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纠纷,反而在没有采取安保、人员陪同等情况下放任其在酒店到处走动,在纠纷产生后,也未进行制止、报警等,酒店未尽合理限度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据此,法院判决王-伟赔偿李-洋医药费等各项损失10万余元,事发酒店承担3万余元的补充责任。

房山法院陈*喜法官表示,酒店作为公共场所管理人对入住者的人身财产安全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对每一个进入酒店的人应该进行登记核实。在陌生人进入酒店找人时应该引起注意,安排人员进行跟随。在发现客人有争执时应该及时进行劝阻、制止,有必要时及时报警,采取有效的安保措施。

酒店如果没有尽到上述安全保障义务,则应该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有第三人,则应该承担补充责任。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补充责任”与“侵权责任”不完全相同。承担侵权责任,就应直接对被侵权人进行赔偿;承担补充责任,是先由侵权人负责赔偿,在无法找到侵权人或侵权人无力赔偿的情况下,承担补充责任人才给予赔偿。

相关法条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组织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假货退款不退货是否合法

    假货退款不退货的合法性,并介绍了判定假货的两种情况。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消费者维权的五种方式,包括协商和解、投诉调解、行政申诉、提请仲裁和提起诉讼。这五种方式各有特点,消费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

  • 2019新消法安全保障义务法律规定

    新消法下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要求。在物的方面,建筑物和相关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与安全要求,包括消防设备和电梯安全等。在人的方面,经营者应配备足够数量和合格的安全保障人员,如保安人员、救生人员和消防值班人员等。工作人员若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则可能构成服务瑕疵或

  • 微信代购卖假货能否构成犯罪行为并报警

    微信代购卖假货是否构成犯罪行为并报警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微信代购存在销售伪劣产品等犯罪行为,消费者可以报警。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网购商品与商家描述不符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包括了解

  • 公园是否需承担赔偿责任的分歧意见

    关于公园是否需要为张某的死亡承担赔偿责任的两种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公园无过错,不应承担责任;而第二种意见则认为公园应承担主要责任。文章详细阐述了赞同第二种意见的理由,包括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法定保障义务、约定保障义务,以及经营者对消费者安全保障义务的

  • 超过质保期的产品缺陷责任承担
  • 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程序及要求
  • 宾馆停车场受伤,宾馆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