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住宅房屋与住宅房屋如何界定
确切来讲,住改非并不是一个法律术语,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也没有这样的表述。它是人们对原住房改作生产、经营用途房屋的一种通俗叫法,真切的存在于征收拆迁工作中。有些原本居住用途的房屋,因其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或其他原因,被用来开饭店、超市、旅馆或用作仓储、养殖等,并且以这些房屋所在地作为生产经营注册地,领取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生产经营功能取代了原先的居住功能,住宅变成了非住宅,于是人们直观地称之为“住改非”。
那么问题又来了,“住改非”合法吗?
物权权能之一就是使用权。房屋所有权人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自行决定如何使用自家房屋。既可自用,也可以租给他人使用;既可以用于居住,也可以用于生产经营。目前,我国还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将住房改作生产经营用房,只是有些地方规定住改非前需征得相邻权人的同意后,方能办理相关生产经营手续。根据“法无明文规定即可为”的民事行为规则,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公共利益和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办理住改非是合理合法的,并且它还能进而充分发挥其物权效能。
“住改非”既然是合理合法的,那它又该如何认定呢?
在认定住改非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第一、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卫生许可证等。这些证照能直观地反映出生产经营主体和地点,简单明了地显示出待征房屋的实际用途。拆迁律师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当登记注册地和实际经营地不一致时,应当以实际经营地为准。
第二、完税凭证。通常而言,生产经营与纳税相伴随,有完税凭证(免税单位应当提供免税证明)可以说明有生产经营活动,从事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住房当然属于住改非。
第三、租赁手续。对外出租的房屋,提供租赁协议、开出的发票类票据、纳税凭证等。
第四、房屋实际使用现状。有些房屋虽然没有办理相关证照,但确实用作了办公或生产经营;而有的房屋,尽管证照登记地就在该房屋内,却没有在此办公或生产经营。前者应视同住改非,后者则不能享受住改非待遇。所以,征收单位需要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五条之规定,调查登记房屋用途。
第五、经营时间。有些被征收人事先得到消息,居住地马上要征收了,为多些补偿,才将住宅改作生产经营,此类房屋不能要求按照住改非补偿。凡是生产经营行为应当是持续存在了一定时间的,只有达到一定年限方可。
居住用房屋取得合法经营资质后,因征收导致的停产停业损失补偿问题。被征收人可获得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且因征收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需按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和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确定补偿。对于住改商的补偿方式包括按住宅和非住宅加权平均值确定补偿、享受商业用房
房屋拆迁补偿的规定包括土地补偿费、房屋补偿费及装修费、安置费和搬迁费、困难补助和奖励、家电移机补偿、非住宅房屋营运损失补偿等。房屋征收补偿费按平方米单价计算,征收周转补偿费按被拆迁房屋住户的人口每月补贴,奖励性补偿费按国家政策确定。根据《国有土地上房
农村拆迁补偿包括宅基地补偿费、房屋补偿费、装修费、安置费、搬迁费、困难补助和奖励费、家电移机补偿费以及非住宅房屋营运损失补偿费等。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小产权房征收需要赔偿一系列相关费用,包括房屋补偿费、装修费、拆房安置费、搬迁费、困难补助和奖励、家电移机补偿以及非住宅房屋营运损失补偿等。对于不合法和超过批准期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