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裴-女士在某超市购物满998元后,免费领取了一个电水壶。然而,在使用该电水壶的过程中,裴-女士因水壶表面漏电而受伤。裴-女士要求该超市赔偿其医疗费3500元。超市以是赠品为由不同意承担赔偿责任。裴-女士遂向哈尔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超市赔偿其3500元损失。
仲裁委员会裁决超市赔偿裴-女士3500元的损失。裴-女士与超市之间的法律关系被认定为赠与合同法律关系。然而,在本案中,赠与并非无偿赠与,而是裴-女士以购买较大价值的商品为条件获得了超市的赠品,实质上是一种附条件或附义务的赠与。根据这种赠与的性质,超市在附义务范围内应当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因此裴-女士有权向超市主张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在附义务的赠与时,如果赠与的财产存在瑕疵,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应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在本案中,由于产品存在缺陷导致损害,裴-女士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请求赔偿。
价格欺诈的法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需赔偿消费者所受损失的三倍金额或五百元。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也对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处罚规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交通事故中责任方无力赔偿的情况。违反交通道路安全法的驾驶人需承担刑事责任,若无力赔偿,法院将根据财产估值进行赔偿;若责任人无力赔偿公共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数额达到一定数额,将面临有期徒刑。同时,责任人可申请执行或先行赔偿和保险赔付来部分弥补无力赔偿情况
消费者的索赔权益,包括延时服务索赔、耽误使用索赔、免费赠品索赔和精神损失索赔等方面。消费者在遇到服务延误、产品不合格、赠品欺诈等问题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同时,文章还列举了消费者投诉不受理的几种情况,包括个人私下交易纠纷、商品保修期已过等情形。
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及索赔方式。当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等方式侵犯消费者权益时,消费者有权索赔。法律规定,如因虚假宣传受损,消费者可要求赔偿。经营者如存在欺诈行为,需按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金额。对于涉及消费者生命健康的虚假宣传,相关责任主体需承担连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