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标准 >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

时间:2024-05-20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5789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是我国国际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然而,近年来,我国农产品频频遭遇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长期的贸易顺差转变为顺差和逆差起伏不定。研究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及其发展战略、分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政府标准规定、积极应对复杂苛刻的国际贸易壁垒、推动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增长已成为当务之急。

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准体系不完善,监测手段落后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刚起步,覆盖率极低,技术设施落后,检测产品数量供不应求,导致绝大多数农产品未能得到有效监督。

二、交叉管理,监管不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综合性工作,但缺乏综合规划和统一部署,各部门以不同的渠道参与监管,却未形成统一牵头协调的主管单位。这导致市场抽检时有重复、管理交叉和管理混乱的问题。

三、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态恶化

农民安全意识薄弱,未按规程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和肥料,导致农业生产环境遭到污染。工业文明带来的“三废”和生活垃圾的非理性排放,造成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再生能力下降,使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恶化。

四、农业标准生产水平低

农产品生产分散、规模较小、随意性大,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过程缺乏有效监控,难以保障质量安全水平。

五、动植物疫情等问题仍是制约农产品出口的关键因素

动物源性农产品出口受疫情疫病的影响较大。农兽药残留问题也是影响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此外,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也突出。企业诚信意识差和执法不严问题也存在,这导致政府对农产品出口标准执法的规定失灵。

六、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在农产品市场上表现不同。安全农产品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生产经营者与管理者、下级管理者与上级管理者、政府与消费者、本地生产者与异地地方政府、出口企业与进口国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劣质产品驱逐良品,导致市场萎缩或消失,还会引发不公平交易和竞争。政府在农产品领域的介入是社会需求和政府逻辑选择的结果。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