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认证 >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法律依据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法律依据

时间:2020-05-25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5844
我国《产品质量法》第14条第1款规定,国家根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经认证合格的,由认证机构颁发企业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这是我国质量体系认证制度总体组织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我国《建筑法》第53条是关于国家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推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的规定,国家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推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质量体系认证。经认证合格的,由认证机构颁发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这两个法律的规定,构成了国家对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管理的法律依据。

国家关于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管理体制,可以概括为: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实行统一管理;被依法认可的认证机构负责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的具体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负责执法监督。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措施以及深化质量认证制度改革创新。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同时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和质量基础建设,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和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

  • 国家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管理体制

    国家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管理体制。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被认可的认证机构负责具体实施认证工作,审核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合规。地方政府监督部门则负责执法监督,确保认证工作的公正性和合规性。这一体制有

  •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和经营者违法行为的处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若经营者明知商品缺陷仍提供,导致严重后果,受害人可要求赔偿损失和惩罚性赔偿。经营者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包括警告、没收

  • 基本定义

    产品质量的定义和特性。产品不仅包括实物产品,还包括服务、软件和流程性材料等。质量不仅仅是产品的固有特性,也包括过程与体系的质量。质量特性涉及物质、操作运行、时间和外观等方面。此外,产品质量标准需符合ISO8402-1994标准,包括真实性、准确性、完

  •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的区别
  • 企业必须申请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吗
  • 简述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的异同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