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贸易对质量的日益重视和消费者利益保护的需要,开始把军工、核电的质量保证手段应用到民用工业上,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1年正式成立了认证委员会(该组织已于1985年更名为合格评定委员会),开始从事认证的研究和推广产品质量/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为了统一认证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9年提议成立TC176技术委员会,组织制订ISO9000系列标准,在参考法国标准NFX60-110、英国标准BS5750、加拿大标准CSAZ299.1-299.4等六项标准基础上,终于在1987年颁布了用于体系认证的第一版质量体系标准。
22年来,经1994年、2000年、2008年三次改版,系列标准不仅广为人知,并且为全球175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其间认证的组织数从ISO第一次公布的“1993年1月”调查全球颁发27816张1987版ISO9001、9002、9003质量体系认证书,至1995年达1987版的鼎盛期证书达95117张,覆盖88个国家和地区。1994版期间,2001年1994版证书全球颁发数达510616张,覆盖面达161个国家和地区。2000版问世,开创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新纪元,至2007年12月31日全球的颁证数已达951486张,为第一次调查数的33.8倍。
在此期间,各国的认证排名也有起伏及变化,当年的认证大国已经衰退,一直处认证领先地位的英国、美国和德国,于2001年起发生了变化。美国由2000年排名第二(拥有证书35081张)退至排名第五,亚军由中国取代(其时拥有证书57783),意大利名列第三。2002年长期排名第一的英国(持证由2001年的66760张减少至60960张),排名退至第三。从此中国和意大利分别取得了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领先地位,并保持至今。至2007年底,中国和意大利的持证数分别达210773张和115359张,两者的持证数占全球的34.28%。排名前十位的中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印度、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共持证669318张,占全球证书的70.34%。
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在认证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认证的发起国英国的情况并不乐观,自2001年起从66760张的顶峰,逐渐下降到35517张,几何下降了46.80%。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认证的衰退会从质量管理标准的发源地开始?为什么认证大国前三名中有二名会集中于远东地区?认证究竟有没有效果?如何利用好认证的成果?
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措施以及深化质量认证制度改革创新。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同时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和质量基础建设,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和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和经营者违法行为的处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若经营者明知商品缺陷仍提供,导致严重后果,受害人可要求赔偿损失和惩罚性赔偿。经营者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包括警告、没收
企业申请产品质量体系认证的自愿性质及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可自愿进行质量体系认证以提升市场信誉度和竞争力,但不得被强迫。违反认证规定的企业将受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包括责令停止销售、罚款等。认证证书在特定情形下会被撤销。同时,禁止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
产品质量的定义和特性。产品不仅包括实物产品,还包括服务、软件和流程性材料等。质量不仅仅是产品的固有特性,也包括过程与体系的质量。质量特性涉及物质、操作运行、时间和外观等方面。此外,产品质量标准需符合ISO8402-1994标准,包括真实性、准确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