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农产品是指农业的初级产品,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的现象。农产品生产环境是指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未受人为活动因素影响或影响较小的环境。次生环境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重大变化的环境。
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或由它转化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的现象。
水体污染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理化性质或生物群落发生变化的现象。
土壤污染是指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土地自然本底值和土壤自净能力的限度,从而在土壤中累积的现象。
化学物质应用污染是指人类大量使用化学物质后对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致对其他生物和人类产生的不良影响的现象。
生物污染是指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农产品的污染。
农产品包装材料污染是由于包装材料直接与农产品接触,从而引起包装物表面微尘杂质污染,有毒有害物质迁移污染以及包装材料回收或处理等再利用,引起污染的现象。
毒性是指物质在任何条件下对有机体产生任何种类(慢性或急性)损害或伤害的一种能力,包括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致畸形),改变遗传密码(致突变)或引发癌症(致癌)的能力。急性中毒是指有毒有害物质随农产品进入人体在短时间内造成机体损害,出现临床症状。慢性中毒是指有毒有害物质随农产品进入人体,含量虽少,但由于长期持续不断地摄入人体并且体内蓄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引起有机体损害,表现出各种各类的中毒症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查封和扣押食品,针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各类食品进行处理。涉及多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形,如食品的腐败变质、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污染、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等。同时,也讨论了国
销售无执行标准的商品的法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商品缺陷导致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缺陷指产品存在不合理危险,不符合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涉及商品质量标准方面,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销售无执行标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尚没有一部专门的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或法规,而是通过制定多部法律、法规和规章来对农产品生产的不同方面、不同环节来进行管理。首先,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具有层级性。除了由议会通过法律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作出较为原则的规定外,大量
建议省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对各市、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意见,真正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