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手段,旨在平衡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与用户、消费者的利益,从而维护社会经济关系的稳定。在美国,各州对产品责任诉讼时效的起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为此,《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提出了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的建议,起算时间为原告发现或者在谨慎行事情况下应当发现产品的损害及其原因时。此外,《示范法》还规定了产品的安全使用期,最长诉讼时效为10年,除非产品的安全使用期明确长于10年。
中国的《产品质量法》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对产品责任诉讼时效作出了与美国《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基本相同的规定。
根据《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生产者应当对其产品的缺陷造成的损失负责。而受害人则应当对损害、缺陷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虽然中国的《产品质量法》没有明确规定如何举证,但按照一般法律原则,举证责任应当由受害人承担。生产者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缺陷、损害和因果关系,这些要件都需要由原告来举证,而生产者过错并不属于责任构成要件,因此无需举证。然而,在司法实践中,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方法来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责任是非常必要的。
严格责任并非绝对责任,各国的产品责任法都对生产者规定了一定的抗辩事由。
美国的《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规定,甘冒风险可以作为抗辩事由,即消费者发现了产品缺陷而愿意承担该风险时,生产者不承担责任。同时,该法还规定,产品的误用可以成为抗辩的理由。至于“发展风险”,即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是否为抗辩理由,多数州将其视为免责条件。
《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规定生产者不承担责任的情形包括: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缺陷在产品投入流通时并不存在;产品非生产者为销售或经济目的而制造或分销;为使产品符合强制性法规而导致缺陷;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技水平不能发现缺陷存在;零部件制造者能证明缺陷是由于装有该零部件的产品设计或制造者的指示造成。该指令还规定,成员国可以对发展风险作为抗辩事由保留。
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对生产者对产品缺陷的免责事由作出了规定:(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因为产品未进入流通,不可能对消费者产生损害。(2)产品投入流通时缺陷尚不存在。缺陷是在产品脱离生产者控制后,由其他人造成的。(3)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这是对发展风险免除责任的规定。在判定是否属于发展风险时,应以当时社会具有的科技水平为依据,而不是依据生产者掌握的科技水平。这样的规定有助于鼓励科技进步,激励生产者开发新产品,使用新技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消费者协会参与行政部门监督商品和服务的职责。消费者协会负责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参与法律法规制定,监督和检查商品和服务,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受理投诉并进行调解,进行商品和服务质量鉴定,支持消费者提起诉讼,通过媒介揭露和批评损害消费者行为等。政府应给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起重机分公司的中联ZLJ5419Q50H浦沅全液压汽车起重机存在质量问题。投诉单位购买后不到一个月出现大量问题,经过多次维修仍未能完全修复,严重影响使用安全并造成经济损失。被投诉单位无视消费者权益,投诉人将依法维权
农产品违法行为举报制度,包括举报范围、举报和投诉方式、举报和投诉处理程序、跟踪反馈、文档保存、奖励制度等方面。该制度旨在鼓励公众举报涉及农产品违法行为的线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人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举报,相关部门将在七天内处理并反馈。
小额消费侵权维权的法律途径。当消费者遭遇侵权时,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行政部门投诉、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消费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时需提供个人信息、被投诉方信息、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具体情况等详细材料,并注意未经同意不邮寄原始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