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的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是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的时间。这里的损害包括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对于一般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非侵权损害纠纷,请求赔偿损害的诉讼时效应按照“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规定执行,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销售者应作为被告。
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销售者或生产者应作为被告。
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服务者应作为被告。如果该损害是由于服务者使用缺陷产品造成的,消费者还可以将产品的销售者或生产者作为被告。
如果原销售者、生产者或服务者发生企业分立或合并,消费者可以将变更后承担权利义务的企业作为被告。
如果通过租借、转让等方式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经营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可将该经营者或营业执照的持有人作为被告。
如果消费者因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导致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消费者可将经营者作为被告。如果广告发布者无法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和住址,消费者可将广告发布者作为被告。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前后应注意收存以下证据:
此外,当事人还应提供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和鉴定结论等证据。
当消费者的权益受损时,经营者应承担以下民事责任:
经营者应进行修理、重作或更换商品。
退货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定作物不符合质量标准;二是商品存在欺骗性宣传。在这两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
如果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数量不足,消费者可以要求补足。
经营者应退还消费者的货款和服务费。
(1) 如果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无法采用其他方式补救,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2) 如果经营者侵害了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人身自由,经营者应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预付卡退费权益的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经营者未按约定提供服务或商品,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还预付款。消费者在遇到拒绝退货的情况时,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和网购平台规则进行处理,如联系卖家协商、要求客服介入等。具体操作包括修改退款协议、上传相关凭证、积极联系
网络购物的便利性与缺陷,以及法律保障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网络购物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购物的便利,但也存在缺陷,容易引起纠纷。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多项法律保障措施,如三倍赔偿、个人信息保护、七天无理由退货以及消费者维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等,以保护消费者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消费者申诉的程序和职权。包括消费者申诉的管辖、处理困难、巡回受理和就地处理、简易处理程序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处理消费者申诉时的收集证据职权。规定了对消费者申诉的处理方式、管辖范围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处理申诉时的具体操作流程。
消费者维权的途径及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协商和解、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和提起诉讼等维权方式。在协商和解时,消费者需注意经营者的故意拖延、无理拒绝和责任推卸行为。其他途径包括通过消费者协会调解、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诉和提起诉讼等。诉讼是法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