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产品责任法对损害赔偿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以及惩罚性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的原则是为了弥补受害人身体和精神上的损害。根据司法实践,美国法院在人身损害赔偿方面的判决金额较高,尤其是精神损害赔偿。财产损害包括缺陷产品以外的财产损失以及因缺陷产品导致的间接损失。各州对前一种损害的赔偿一致,但对后一种损害的赔偿存在不同观点,导致各州法院的判决结果不同。根据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判例,后一种损害不予赔偿,而留给合同法救济。根据《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第102条(F)的规定,损害包括财产损害、人身损害、精神痛苦或情感伤害以及由直接人身危险引起的精神痛苦或情感伤害。
《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对损害的规定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在人身损害方面,各成员国可以规定非物质损害即精神损害的赔偿。在财产损害方面,规定的范围较为狭窄,仅包括通常用于个人使用的财产损害,或者主要由受害者为个人使用或消费目的而使用的财产。该指令排除了商业目的使用的财产损害。此外,该指令不赔偿经济损失,即产品未造成人身和其他财产损害而仅导致金钱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由成员国的货物买卖法调整。《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对损害范围的规定非常谨慎,既考虑到美国产品责任诉讼中高额赔偿金带来的问题,也考虑到维护合同法和侵权法传统划分的需要。
日本《制造物责任法》规定,制造物具有缺陷导致他人生命、身体或财产损害的情况下,制造者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该法将“财产”明确规定为被侵害权益的一种,当其受到损害时,受害人可以依法请求赔偿。与日本现行民法第709条规定有所不同,该条仅概括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权利的赔偿责任。根据日本学界的通说,该条的权利包括人格权、物权、债权、营业或一般经济活动等方面的财产权益。虽然《制造物责任法》明确列出“财产”作为被侵害权益的一种类型,但在其他条款未作特别界定的情况下,其本身并无特殊意义,仍与现行民法规定相同。学者普遍认为,“财产”一词泛指物质损害和纯经济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有关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生产者和销售者在产品存在缺陷导致损害时的侵权责任,被侵权人的请求权和追偿权,以及涉及第三人过错、缺陷产品危及人身财产安全、警示与召回等方面的规定。同时,也提到了在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
出租车事故索赔的法律规定,涵盖了人身损害、伤残赔偿、死亡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等方面。机动车所有人在事故中的赔偿责任需按照相关法规确定,若其存在过错,如知道或应当知道机动车存在缺陷、驾驶人无驾驶资格等情形,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产品侵权行为的定义及构成要件。产品侵权行为指因缺陷产品导致他人人身和财产损害并由制造者或销售者赔偿的行为。构成产品侵权责任需满足产品存在缺陷、存在人身和财产损害事实以及存在因果关系等要件。同时,生产者可以通过未投入流通、投入流通时缺陷不存在、科技水平
在人身权受到侵害时,受害者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精神损害赔偿不适用于合同违约领域,仅适用于侵权责任中。但在旅游合同的特殊情境下,应考虑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违约责任的范畴,以更好地保护旅游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