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充实细化消费者权益规定;二是强化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三是规范网络购物等新的消费方式;四是进一步发挥消费者协会作用;五是进一步明确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
充实细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1.明确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2.完善了“三包”规定;3.加大了对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
强化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方面:1.明确召回缺陷商品的义务;2.明确经营者举证责任;3.强化广告经营者、发布者的责任。
规范网络购物等新的消费方式方面:明确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除特殊的几类商品外,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
进一步发挥消费者协会作用方面:将消费者协会定义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支持受损害消费者提起诉讼;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进一步明确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方面:规定相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抽查检验,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检验结果。规定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的,明确要求该部门自收到投诉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消费者。对损害消费者行为,相应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
总的来看,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的范围更广,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力度更大。
赠品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问题。商家承诺的赠品是购物合同中的一项条款,商家需按约定提供赠品并保证质量。如赠品存在质量问题,商家应承担“三包”责任。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采取措施维护权益。商家的赠品行为是附条件赠与行为,如商场违约需承担侵权责任。
经营者应履行的告知义务,包括发现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时应立即向行政部门和消费者报告,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同时,还详述了经营者应遵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各项义务,如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义务、保障商品和服务安全的义务、真实信息提供的义务等。此外,还提到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新规定,旨在规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程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规定包括管辖范围、处理程序、投诉形式、调解方式等,并强调工作人员不得滥用职权。同时废止了之前的两个相关办法。
售卖三无产品被起诉至法院的情况。法院会根据具体案情判决,若经营者无法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商品符合法律要求,一般会裁定经营者败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经营者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消费者可要求三倍赔偿。同时,消费者可向相关部门举报,保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