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者权益法动态 > 海外代购需注意的法律事项

海外代购需注意的法律事项

时间:2023-10-08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6673

海外代购维权的困难

一、微信海外代购维权的难题

在微信海外代购中,由于买家和代购者通常是通过“好友”关系或朋友介绍建立联系,当发现代购商品存在问题时,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不好意思或不愿意去维权。

此外,在微信代购中遇到假货等问题后,缺乏有效的购物凭证成为消费者维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消费者需要提供证据来支持其主张。在其他渠道购物时,消费者可以凭购物发票等凭据进行维权,而一些大型购物网站也会对卖家的资质进行约束。即使在网上购物,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要求销售方提供证据证明其所销售的是真货。

然而,在微信购物中,双方很少对各个交易细节进行约定,这导致消费者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从而使维权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微信朋友圈中的代购行为是不受消协保护的,消协不受理对微信朋友圈代购的投诉。另外,如果从事海外代购的人没有进行工商登记,只是兼职经营,很难确认其是否为经营者,买卖双方之间没有形成买卖合同的契约关系,属于私下交易。因此,工商部门无法介入,投诉也很难受理。即使出现纠纷,可能会被视为普通民事纠纷,难以适用新《消法》的规定。此外,由于微信尚未实名制,很难查到用户的真实信息,一旦遇上骗子,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二、提醒:被骗后的及时保留证据投诉和报案

如果在微信购物中被骗,应当及时保留与卖家的交易记录和聊天记录的截图,并向微信客服进行投诉。对于举报较多、涉及销售假货、诈骗和商业侵权的个人微信号,经核实后,腾讯公司会对其实施冻结、永久封停等处罚。然而,朋友圈只是一个社交平台,无法对个人信息进行审核和把控,一旦产生风险,平台本身不会承担责任。因此,购物时最好选择实体店或正规网购平台。如果非要在朋友圈购物,一定要保持警惕,即便是熟人,也要核对其销售信息。对于陌生卖家,更要提高警惕。

如果代购方的行为确实构成诈骗,并涉及金额超过5000元,当事人应及时向警方报案,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险合同变更的法律规定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 赠品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赠品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问题。商家承诺的赠品是购物合同中的一项条款,商家需按约定提供赠品并保证质量。如赠品存在质量问题,商家应承担“三包”责任。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采取措施维护权益。商家的赠品行为是附条件赠与行为,如商场违约需承担侵权责任。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2号公布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新规定,旨在规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程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规定包括管辖范围、处理程序、投诉形式、调解方式等,并强调工作人员不得滥用职权。同时废止了之前的两个相关办法。

  • 合同履行地的地域管辖范围

    合同履行地的地域管辖范围及确定合同履行地的约定管辖法院的注意事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不同类型的合同有不同的履行地确定原则。同时,在约定管辖法院时,需注意书面表达、选择范围和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等问题。

  • 支票的法律概念和种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后的亮点
  • 婚后财产公证归属一方需要什么手续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