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者权益法动态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司法解释(一)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司法解释(一)

时间:2020-05-25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668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司法解释有哪些内容?本条是关于消费者索取、使用有关消费凭证的权利的规定。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司法解释的文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和参考,欢迎浏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司法解释(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条规定: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有权向经营者索取购货发票或者服务单据、售后服务凭据等凭证。

所购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发生质量问题,消费者可持前款所列凭证要求经营者予以修理、更换、退货或者承担其他责任。

释义:本条是关于消费者索取、使用有关消费凭证的权利的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监督权等九项权利,但对消费者具有索取消费凭证权没有予以明确。在现实消费生活中,由于没有明确消费者的这项权利,一般经营者往往借故不给出具相应的消费凭证,当发生消费纠纷后,吃亏的往往又是消费者。为了加大对消费者的保护,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经营者的行为,本法从消费者的九项权利中又派生出一项,即消费者享有索取购货发票、服务单据、售后服务凭据等消费凭证的权利。购货发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发票,它是商品的销售者向消费者出具的一种书面凭据,证明双方的买卖关系。服务单据则是服务的提供者向消费者出具的一种书面凭据。购货发票或者服务单据的内容一般包括:商品的销售者或服务的提供者(一般应加盖公章)、所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名称、数量、产地、规格、质量等级、价格、售货或提供服务的时间等等。售后服务凭据主要是指购货卡、服务卡、价格单、“三包”单等,其具体表现形式因商品和服务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如销售家用电器类,则以“三包”单为主,提供服务则以“服务卡”为多见。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享有向经营者索取上述各种消费凭证的权力,有关经营者应及时出具,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回绝或拖延。

上述诸项消费凭证的重要意义在于,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发生质量问题后,消费者可以以此为基本凭证,要求商品的销售者或服务的提供者予以修理、更换、退货(款),如果对消费者财产、人身造成损害,还应承担赔偿等其他责任。由此,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一定要善于行使自己的索取消费凭证权,以便为自己消费纠纷的解决提供切实有效的证据;经营者对待消费者因利益受损而提出的正当要求,只要具备相应的消费凭证,就应当及时为消费者修理更换、退货(款),或者承担其他相应的责任,不得以种种借口拖延或拒绝。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销售假冒商品是否构成诈骗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销售假冒商品涉及的法律问题。根据不同法律的规定,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刑法,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和制裁。销售不符合保障标准的产品的经营者需承担多种责任,包括赔偿消费者损失和罚款等。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法律责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旅游者、旅游规划和促进等方面。该法旨在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法条对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详细规定,强调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同时,旅游规划和促进

  •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该办法旨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办法规定了抽检工作程序、抽检结果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并自3月15日起施行。

  • 医院就医是否构成消费行为的争议

    医院就医是否构成消费行为的争议。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医行为被视为生活消费,包括物质和精神消费,消费客体是商品和服务,消费方式包括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就医主体包括公民个人和进行生活消费的单位。虽然就医是被动接受的行为,但只要其有偿获得的商

  • 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
  • 如何举报电商平台虚假宣传
  • 黄河三角洲消费维权联盟正式成立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