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司法解释(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条规定: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有权向经营者索取购货发票或者服务单据、售后服务凭据等凭证。
所购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发生质量问题,消费者可持前款所列凭证要求经营者予以修理、更换、退货或者承担其他责任。
释义:本条是关于消费者索取、使用有关消费凭证的权利的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监督权等九项权利,但对消费者具有索取消费凭证权没有予以明确。在现实消费生活中,由于没有明确消费者的这项权利,一般经营者往往借故不给出具相应的消费凭证,当发生消费纠纷后,吃亏的往往又是消费者。为了加大对消费者的保护,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经营者的行为,本法从消费者的九项权利中又派生出一项,即消费者享有索取购货发票、服务单据、售后服务凭据等消费凭证的权利。购货发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发票,它是商品的销售者向消费者出具的一种书面凭据,证明双方的买卖关系。服务单据则是服务的提供者向消费者出具的一种书面凭据。购货发票或者服务单据的内容一般包括:商品的销售者或服务的提供者(一般应加盖公章)、所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名称、数量、产地、规格、质量等级、价格、售货或提供服务的时间等等。售后服务凭据主要是指购货卡、服务卡、价格单、“三包”单等,其具体表现形式因商品和服务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如销售家用电器类,则以“三包”单为主,提供服务则以“服务卡”为多见。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享有向经营者索取上述各种消费凭证的权力,有关经营者应及时出具,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回绝或拖延。
上述诸项消费凭证的重要意义在于,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发生质量问题后,消费者可以以此为基本凭证,要求商品的销售者或服务的提供者予以修理、更换、退货(款),如果对消费者财产、人身造成损害,还应承担赔偿等其他责任。由此,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一定要善于行使自己的索取消费凭证权,以便为自己消费纠纷的解决提供切实有效的证据;经营者对待消费者因利益受损而提出的正当要求,只要具备相应的消费凭证,就应当及时为消费者修理更换、退货(款),或者承担其他相应的责任,不得以种种借口拖延或拒绝。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设立的九项权利,包括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等。这些权利涵盖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各项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安全、真实情况了解、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公平交易、获取赔偿、结社权、获得相关知识权以及受尊重权等
销售假冒商品涉及的法律问题。根据不同法律的规定,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刑法,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和制裁。销售不符合保障标准的产品的经营者需承担多种责任,包括赔偿消费者损失和罚款等。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法律责任。
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包括质量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合同内容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补充协议。同时,文章还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以及经营者应保证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此外,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法律规定也被提及。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和经营者违法行为的处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若经营者明知商品缺陷仍提供,导致严重后果,受害人可要求赔偿损失和惩罚性赔偿。经营者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包括警告、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