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构成 > 如何正确理解胁从犯,刑事案件中的胁从犯应如何处罚

如何正确理解胁从犯,刑事案件中的胁从犯应如何处罚

时间:2024-05-12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6950

如何正确理解胁从犯

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定义

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在这里,被胁迫参加犯罪是指行为人在受到威胁并被迫参与犯罪行为。胁从犯本身并不愿意参加犯罪,只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暴力或精神威胁而选择参与共同犯罪的行为。尽管被胁迫参加犯罪不是出于自愿,与个人意愿相违背,但最终参与犯罪是由其自己的意愿决定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并未受到强制,毕竟是经过自由选择的,其行为也是受其自己意愿支配的,只是出于对自身遭到危险的畏惧。这种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有罪的,应承担刑事责任。

胁从犯与共同犯罪的区别

由于胁从犯参与共同犯罪活动是不愿意或者不完全愿意的,其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在被他人威胁、强迫或受到精神强制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其所造成的危险性要小于那些没有受到精神强制而实施犯罪的人。因此,法律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行为人,应根据其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

对胁从犯的处罚原则

对于胁从犯,应当根据其参与实施的犯罪性质、被胁迫的程度以及对造成的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共同犯罪中原本是被胁迫参与犯罪,后来却变为自愿或积极参与犯罪活动的行为人,不能再被确定为胁从犯,而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分别以主犯或从犯进行论处。

刑事案件中的胁从犯应如何处罚

被胁迫参与犯罪的程度

被胁迫参加犯罪的行为人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而是不完全自愿地、但仍有选择的自由。否则,如果行为人的身体完全受到外在的暴力强制,完全丧失了选择行动的自由,可以认定为不可抗力或紧急避险而不负刑事责任。

对被胁迫者的处理

对于被胁迫参与犯罪的行为人,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即使开始时是被胁迫、不情愿地参与犯罪行为,但后来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好处,并非积极地、自愿地继续参与犯罪的行为人,不能再被认定为胁从犯。综合考虑整个案件,可能会被视为主犯。

胁从犯的处罚原则

对于胁从犯,处罚原则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根据其参与实施的犯罪性质、被胁迫的程度以及对造成的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处罚后符合刑事立案的标准

    行政处罚后符合刑事立案标准的各种情况,包括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时的法律处理流程。文中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如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区别,以及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时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同时,也详细阐述了刑事案件公安不立案的处理方式和自诉案

  •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 挪用公款罪的处理方式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 香港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

  • 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处理方法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过失杀人的概念及构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