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重犯是指故意实施刑法规定的一个基本犯罪行为,并由于发生了更为严重的结果,导致刑法对其法定刑进行加重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犯罪分子如果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被视为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除外。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该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犯罪行为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该犯罪行为致人重伤,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可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当然,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另有规定,将会依照这些规定进行处理。
结果加重犯在刑法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不论人们如何评价和看待结果加重犯,只要它仍然存在于刑事立法中,它在刑法理论中应该有一定的位置。回避结果加重犯的态度只会导致人们对其的疏远,最终结果可想而知:由于缺乏正确的结果加重犯理论指导,司法实践在认定和处理结果加重犯时将出现极大的随意性。
在刑法体系中,结果加重犯应在以下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1. 在犯罪的完成形态中,即犯罪的既遂一节,介绍结果加重犯的概念。因为结果加重犯也是犯罪的完成形态,是犯罪既遂的一种表现。
2. 在未遂犯理论中研究结果加重犯的未遂犯。
3. 在共同犯罪理论的领域中研究结果加重犯参与共同犯罪的问题。
4. 在一罪与数罪形态中研究结果加重犯与有关一罪特殊形态的异同。
5. 在刑事责任一章中简要介绍结果加重犯的刑事责任问题。
合同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确认犯罪是否既遂以是否具备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为标准。合同诈骗罪也存在未遂形态,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根本标志是行为人是否实际获得对方当事人财物。若行为人已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造成被骗人错误认识,则为既遂
投毒送医院是否构成犯罪中止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知识和规定,犯罪中止需满足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条件。投毒送医院的行为不符合这些条件,因此不构成犯罪中止,而是构成故意杀人罪,应依法追究。
用刀捅室友未遂是否会受到法律处罚的问题。文章指出,是否受到法律处罚取决于对方如何追究责任。故意杀人未遂是犯罪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法院会参照具体案情和故意杀人罪的判决标准进行判断。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犯罪行为状态,包括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等。犯罪未遂指因外部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结果,犯罪中止则是自动放弃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对于犯罪中止,法律规定免除或减轻处罚;对于犯罪未遂,可参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