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行贿罪不存在未遂问题。他们认为只要行贿人实施了给付财物的行为,不管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收受,都应认定为既遂。因为,行贿罪在客观方面所要求的行为即给予财物的行为已经完成。
然而,也有人认为行贿罪有未遂问题。他们认为行贿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因此刑法总则对故意犯罪规定的构成犯罪预备、未遂或者中止的一般原则,同样也应当适用于行贿罪。
还有一些人认为行贿罪未遂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行为虽然是行贿罪未遂,但行贿数额可以确定,这种情况应按行贿罪未遂追究刑事责任。另一种情况是行为人着手实施行贿行为,但行贿数额无法具体确定,此种情况就无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实践中,行贿罪的未遂具备三个不可缺少的特征:着手实行犯罪、犯罪未得逞、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这些特征从不同侧面显示了行贿罪的本质。然而,具体到司法实践中,行贿罪的表现是纷繁复杂的。
因此,针对具体情况,我们应该具体分析行贿行为的罪与非罪、既遂与未遂。例如,在主动行贿的情况下,行贿罪的既遂与未遂应以行贿人是否实际交付财物和是否请求受贿人为其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标准。
如果行贿人实际交付了财物,并提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求,应为行贿罪的未遂。至于行贿人所希求的“不正当利益”是否实现,不影响行贿罪既遂的认定。
此外,根据《刑法》第389条第3款的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构成行贿罪。在行为人被勒索的情况下,不存在行贿罪的既遂与未遂之分,而只有罪与非罪之别。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辩护观点。文章认为被告人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且作为未成年人,应当从轻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被告人的行为特点、主观态度以及未成年人身份等因素,并希望法庭能够依据相关法律对被告人进行适当惩罚,同时体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为主、惩罚为
卧轨自杀未遂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包括一系列行为,包括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因此,如果一个人实施卧轨自杀未遂并破坏了社会秩序,就可能会被视为寻衅滋事罪并受到法律的处罚。
生产伪造罪未遂的严重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犯罪情节不同,处罚也不同。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和罚金,随着金额的增加,刑罚也会相应加重,最高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可能面临罚金或财产没收。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