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犯罪中,法定代表人只有在实质介入单位犯罪并具体实施了决定、批准、授意等行为时,才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其身份作为法定代表人本身并不会导致其被追究刑事责任。
当法定代表人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被追究刑事责任时,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单纯作为法定代表人并不会导致其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而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是否构成“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取决于相关人员是否实质介入单位犯罪,并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了决定、批准、授意等行为。无论该人员是否作为“法定代表人”在工商等政府部门登记,都不是关键因素。
如果相关人员未实质介入单位犯罪,也未具体实施决定、批准、授意等行为,则无论其是否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不需要承担“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同样地,如果相关人员实质介入了单位犯罪,并具体实施了决定、批准、授意等行为,即使其未在工商等政府部门登记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仍有可能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犯罪案的审理程序及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审理单位犯罪案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法律,以及审查起诉书中的必要信息。同时,强调了诉讼代表人的资格要求和出庭义务,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享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追缴或扣押、冻结违法所得
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义务及法律责任。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需自行申报个税,未履行申报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未造成税款流失的,可处以罚款;造成税款流失的,需追缴税款并罚款。故意不如实申报导致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偷税数额的不
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区分标准,包括决策机构的决定和单位利益、行为是否以单位名义实施以及行为与单位业务活动的相关性。单位犯罪需符合单位决策程序,犯罪后的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个人犯罪则多为了个人谋利。明确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在司法实务中非常重要,因为
单位犯罪与个人以单位名义进行犯罪的界定。个人以单位名义犯罪不构成单位犯罪,应按照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处理。法律依据为相关法律解释的第二条和第三条。个人为犯罪活动设立的公司等企业,不以单位犯罪论处;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