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的特点在于,这种犯罪行为是经单位集体决定或者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
单位犯罪中的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对其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具有明确的故意意图,是有意为之。
关于单位犯罪责任形式,在刑法总则中没有明文规定,因此在刑法理论上存在争议。单位犯罪可以由故意构成,这是没有疑问的。然而,对于单位犯罪是否可由过失构成,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从刑法分则关于单位犯罪的具体规定来看,大多数是故意的单位犯罪。这意味着单位犯罪行为是经过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有关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行为人对其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具有明确的故意意图。
然而,也不能否认存在少数过失的单位犯罪。在这种情况下,单位犯罪行为是由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在其职务行为中犯下的过失行为。
综上所述,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及特点主要包括行为人的直接故意、经单位集体决定或者负责人员决定实施、以及少数情况下的过失行为。对于单位犯罪责任形式的争议仍然存在,但大多数情况下单位犯罪是以故意构成为主。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单位犯罪的具体特征和认定,包括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及其责任情形。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单位犯罪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人员,包括决策者及负有不可推卸责
个人独资企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不符合构成单位犯罪的条件,因为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而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在此范围内。同时,刑法采用了单位犯罪的概念,而没有采用法人犯罪的说
如何处罚偷税金额超过二十万元的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对于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且金额较大的行为,将依法判处刑罚并处罚款。对于单位犯罪的情况,将对单位及其直接负责人员进行处罚。如补缴税款并缴纳滞纳金,且已受行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