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单位犯罪主体的单位通常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如国家机关或企业,因其实施犯罪行为而构成单位犯罪。那么,单位的附属机构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呢?这里的附属机构包括分支机构和内设机构。
我们认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是独立的单位,其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毫无疑问。但单位的内设机构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般情况下,单位的内设机构并非独立进行活动,而是以单位名义进行活动,因此其行为应视为所在单位的行为。然而,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单位的内设机构也有独立对外活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将其视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无论是将其作为所在单位的犯罪还是个人犯罪,都不合适。因此,我主张单位的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根据2001年1月21日《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主要归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所有的,应认定为单位犯罪。”根据这一规定,在以单位的分支机构、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但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情况下,应以个人犯罪论处。
根据我国刑法第30条的规定,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以下五种单位:
这些单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组织形式,但都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包括单位犯罪的定义、刑罚以及法人代表在企业犯罪中的责任。同时,针对偷税行为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和法人代表在偷税犯罪中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不同情况下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主体要件要求二人以上,包括多个自然人、单位以及自然人与单位的共同犯罪。客观要件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包括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以及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等。主观要件则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
个人独资企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不符合构成单位犯罪的条件,因为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而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在此范围内。同时,刑法采用了单位犯罪的概念,而没有采用法人犯罪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