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死刑 > 死缓期间故意犯罪是否应对其采取法定强制措施

死缓期间故意犯罪是否应对其采取法定强制措施

时间:2024-03-12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9358
长期以来,死缓制度的实施都被视为我国贯彻少杀慎杀政策的重要举措。但是世界上总有一些死硬分子会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再次犯罪,但是对于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的人员如何采取措施,法律未作明确规定,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是否应对其采取法定强制措施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死缓期间故意犯罪是否应对其采取法定强制措施

监狱法规定的行政处罚

根据监狱法第58条的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实施一系列违反监规纪律的行为,如聚众哄闹、辱骂或殴打警察、欺压其他罪犯、偷窃、赌博、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监狱可以给予警告、记过或者禁闭的处罚。禁闭是一种短期关押的惩罚手段,禁闭室的设施有严格规定,一般面积较小且封闭隔离。禁闭适用于违反监规纪律、破坏监狱管理秩序但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罪犯,并且有严格的法定期限。

隔离审查与禁闭的关系

隔离审查是源于党内隔离审查制度,其具体法律依据为司法部制定的《狱内侦查工作细则(试行)》第30条和第31条。隔离审查与禁闭在实质上是同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只是名称不同。然而,现行监狱法和刑事诉讼法与《狱内侦查工作细则(试行)》相抵触,因此,这些规定不应作为适用根据。

监狱办理刑事案件的规定

监狱作为办理狱内犯罪案件的侦查机关,应当严格遵循程序法定原则,并依法适用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监狱主管部门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制定相应细则或与公安机关联合规范羁押相关问题,以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对服刑期间故意犯罪的考虑

对于在监狱服刑期间故意犯罪的情况,可以从程序和便利角度进行考虑。从程序角度讲,监狱应依法采取拘留或提请批准逮捕措施,并在法定场所进行羁押。监狱所在地的看守所可以承担相应的羁押工作。从诉讼便利角度讲,监狱可以在其内部设置专门的羁押室,以满足刑事案件侦查工作的需要。

建议

对于监狱办理刑事案件,应当严格遵循程序法定原则,并依法适用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监狱主管部门应制定具体细则或与公安机关联合规范羁押相关问题,以防止违法情况的发生。对于服刑期间故意犯罪的情况,可以考虑从程序和便利角度进行处理,包括采取拘留或提请批准逮捕措施,并在监狱内设置专门的羁押室。监狱检察部门应加强对此类案件的法律监督。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包括单位犯罪的定义、刑罚以及法人代表在企业犯罪中的责任。同时,针对偷税行为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和法人代表在偷税犯罪中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不同情况下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

  • 刑法规定死刑犯从侦查到枪决所需时间

    刑法规定死刑犯从侦查到枪决所需时间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侦查阶段因案情复杂和侦查要求高等因素,时间较不确定,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死刑适用对象有限制,如犯罪时未成年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死缓期间表现不同,刑罚结果也有所不同。

  • 宣判死刑后的执行时间

    中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执行时间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执行死刑后,会通知下级人民法院进行执行,并要求在七天内完成。但出现特定情形如判决错误、罪犯重大立功表现或怀孕等,应停止执行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停止执行后,需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 戴罪立功的含义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 监视居住的执行地点
  • 立案前能否拘留犯罪嫌疑人
  • 刑事二审强制措施期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