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拘传时间的计算起点是犯罪嫌疑人到案的时刻。
在执行程序中,适用拘传措施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拘传的对象必须是作为被执行人的自然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组织的负责人,他们必须前往人民法院接受询问。
根据执行实践,以下情况通常被认为是“必须”到人民法院接受询问的:
必须经过人民法院两次传唤才能适用拘传措施。少于两次的传唤,以及两次口头传唤或一次口头传唤、一次传票传唤的情况均不得适用拘传。
只有当被传唤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时,才可以采取拘传的强制措施。在采取拘传之前,必须经过人民法院院长的批准,并使用拘传票的方式直接送达给被拘传人,被拘传人需要在拘传票上签字。在实际拘传之前,应当先向被拘传人说明拒不到庭的法律后果,并争取其主动到庭。如果经过批评教育后被拘传人仍然不主动到庭,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拘传其到庭。
贪污受贿犯罪中的死刑缓刑是否可以减刑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贪污受贿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判处死缓后可减为无期徒刑,但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涉及公共财物,主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党员是否能免除死刑的问题。我国刑法规定,党员并非免除死刑的条件,死刑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特定人群如未成年人、孕妇和特定年龄的人有特殊的死刑适用规定。所有死刑案件需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包括单位犯罪的定义、刑罚以及法人代表在企业犯罪中的责任。同时,针对偷税行为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和法人代表在偷税犯罪中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不同情况下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
刑法规定死刑犯从侦查到枪决所需时间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侦查阶段因案情复杂和侦查要求高等因素,时间较不确定,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死刑适用对象有限制,如犯罪时未成年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死缓期间表现不同,刑罚结果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