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矿产资源法》第39条、第40条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给予罚款、没收、吊销许可证,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追究刑事责任等。
刑事责任中的财产性责任主要是罚金、没收财产,属于刑罚中的附加刑;行政责任中的财产性责任主要有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民事责任主要包括返还财产、赔偿损失。非财产性法律责任相互独立并分别承担,财产性法律责任承担则容易冲突,责任承担人的财产不足以同时承担两种或者三种财产性法律责任时,就需要从整体上协调和处理财产责任的冲突。这种统一和协调,必须有明确的条件:在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聚合的情况下,行为人既要承担对国家的责任,又要承担对受害人的责任,其中两种或三种法律责任的承担形式具有财产性内容;行为人的现存财产数量不足以满足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导致法律责任承担的冲突,则优先承担民事财产性责任。因此,民事责任优先承担仅限于财产性法律责任承担形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责任聚合。如果不存在财产责任的冲突,就不具备民事责任优先承担的必要前提。
我国刑法中财产没收的法律规定。财产没收适用于国家安全罪和贪利性犯罪,目的是剥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经济基础。没收范围包括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并需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不得被没收。判决由人民法院执行,必要时可与公安机关合
非法采沙的立案标准是,如果行为人未取得采沙许可证擅自采沙的,或者擅自进入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的矿区、沙区;或者擅自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数额在五万至十万元以上的,应当予以立案。在采矿许可证被依法暂扣期间擅自开采的,视为本条规定的“未取
非法挖沙一般会以非法采矿罪立案。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或者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
行为人构成非法采矿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采砂正常情况下应该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非法洗沙没有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但有关主管部门应该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