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法》中第五十条规定中的违法所得计算,有三种依据可参考。
一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规定的“违法所得数额”,是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获利的数额,指利润。二是国家工商局在答复河南省工商局《关于查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违法所得计算问题的答复》(工商公字[1997]第97号)中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未经核准登记或者虽经核准登记但核准登记的经营方式中无生产加工方式,擅自生产加工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计算行为人非法所得,不应扣除生产加工成本。三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技监局法发[1992]491号》的解释:本法所称违法所得是指获得的利润。《产品质量法》中规定全部收入为违法所得的只有该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七条规定的违法收入,指违反法律规定从事运输、仓储、保管、提供制假技术,向社会推荐产品以及进行产品的监制、监销等违法活动所获取全部收入。
但是按照《技监局法发[1992]491号》的解释:在办理技术监督行政案件过程中,经查证属实后确认行政相对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认定其全部经营额为“违法所得”、“非法收入”。一是行政相对人故意违法的;二是生产、销售、进口的产(商)品属于劣质品,即产品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或主要性能指标达不到标准规定要求,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等情况的;三是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对产(商)品予以没收,或监督销毁的。因此,违法所得的计算方式应为:一是行政相对人故意违法,产品失去使用价值,依法应予没收或销毁,全部经营额是违法所得,计算为:销价×数量。二是全部经营额是违法所得的,如果发生法定扣除对款项时(如已交税款、退款、赔偿等),违法所得应扣除这部分。三是产品尚有一定价值,而又不存在第一种情况,违法所得应当扣除生产成本或销售成本,近似于:差价×数量,严格讲还应扣除税款和已发生的合理费用。
笔者认为,对于违法所得计算,既应当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规定执行,扣除成本,但也要参照《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解释,毕竟它是《产品质量法》的权威解释,而国家工商局关于违法所得计算的答复,只能作参考,具体执行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技监局法发[1992]491号》解释中的三种情形。
假冒商品是否构成侵权行为。在中国,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被定性为违法犯罪行为,将侵犯产品的商标权,依法受到追究。根据不同的情况,掺杂掺假、伪造产品产地等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等。情节严重者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中财产没收的法律规定。财产没收适用于国家安全罪和贪利性犯罪,目的是剥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经济基础。没收范围包括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并需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不得被没收。判决由人民法院执行,必要时可与公安机关合
关于出售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规定。详细阐述了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情节严重标准,包括不同类别信息的数量标准和违法所得金额的要求。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受到相应处罚,单位犯罪也将受到处罚。
如何认定单位犯非法集资罪。认定关键在于看违法所得是否主要由单位占有以及犯罪活动是否已成为企业的主营业务。还提到了《刑法》对于非法集资的处罚规定,以及非法集资罪的立案标准。遇到法律难题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