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协议的无效是指拆迁方与被拆迁人签订的协议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一旦经法律确定,这份协议即失去任何法律保护,这种所谓的协议可能对另一方造成潜在的不利甚至损失。
征收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无效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于重大误解而订立的补偿协议。重大误解是指双方在补偿协议中载明被征收拆迁人的厂房面积经征收拆迁方鉴定为10000平方米,并以此为基准签订了补偿协议。然而,企业在之后进行再次鉴定后发现自己厂房实际面积为12000平方米。也就是说,双方签订的补偿协议中对应的补偿面积存在争议或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或其他仲裁机构请求撤销补偿协议。
第二种情况:补偿协议的内容明显不公平。这种情况是指双方签订的征收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情况。例如,企业自愿将厂房土地无偿出让给征收方,或者以每平米100元的补偿价格出让土地。任何理性的人都能看出补偿协议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或其他仲裁机构请求撤销补偿协议。
第三种情况: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补偿协议。这种情况在征收拆迁案件中比较常见。征收拆迁方可能以重利承诺或威胁恐吓手段,甚至限制当事人及其亲属的人身自由来迫使其签订补偿协议。法律明确规定,这种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征收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变更或撤销。
拆迁补偿协商不一致时的法律诉讼程序。当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无法达成一致时,将报请政府作出决定并公告。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欺诈胁迫等情况下可撤销或变更。
应对房屋拆迁纠纷的不同处理方式。首先,当拆迁双方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可以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如不满裁决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其次,在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如发生纠纷,应通过司法或仲裁途径解决。若采取仲裁方式,需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
村委会盖章的拆迁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协议内容、村委会权限、签订程序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店面拆迁租客是否有赔偿的问题,这取决于租赁合同、租客投入、拆迁政策等。另外,还提及了房屋征收补偿服务中心的待遇情况,包括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
当政府不履行房屋拆迁协议时,被拆迁者可以采取的措施。被拆迁者可以通过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或协商解决方案来应对。在签署拆迁协议过程中,被拆迁者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范,包括采用标准化协议文本、明确关键内容、及时备案和办理公证等。若政府违约,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