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认为该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以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会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
行政复议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跳出某个区域,例如对某省国土资源厅的行为不服,可以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复议。如果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担心某地方存在地方保护,应选择这样的救济途径。
申请行政复议应先对案情进行调查和了解。在充分了解案情、准确把握案件脉络后,应认真研究案卷,查阅法律法规政策,并将掌握的情况形成书面文件,然后向复议机关的法制科处申请。
如果行政复议未能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在征地纠纷中,大多数诉讼属于行政诉讼,但也有少数情况可以走民事诉讼的程序。例如,对于非法占地行为,可以从民事角度起诉民事侵权,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对于已签订征地补偿协议但协议签订过程中存在胁迫等手段的情况,可以从民事诉讼的角度起诉撤销该协议。办案时应灵活运用不仅局限于行政诉讼,若民事诉讼对当事人更有利,应该设法走民事诉讼的程序。常见的征地纠纷中的民事纠纷包括:征地补偿协议纠纷、土地侵权纠纷、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等。
征地补偿协调裁决是指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情况,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协调;若协调不成,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进行裁决。这是国家为减少、解决征地纠纷而推行的制度。该机制包括协调和裁决两个部分,协调是裁决的前置条件,未经协调不能进入裁决程序。
征地补偿协调裁决的规定最早出现在《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然而在该条例规定协调裁决后,地方政府并没有有效执行。近年来,由于土地纠纷的急剧增加,国土资源部对协调裁决机制更加重视。《征用土地公告办法》中规定了补偿协调,并要求各省制定《征地补偿安置协调裁决办法》建立征地补偿安置协调裁决机制。然而,目前仍有部分省份未制定《征地补偿安置协调裁决办法》,且许多省份尚未设立协调裁决机构。此外,部分征地审批由国务院批准,若协调不成,应由国务院裁决。省内法规是否对国务院裁决具有约束力?显然是不可以的。因此,目前征地补偿裁决机制尚不完善。
拆迁补偿协商不一致时的法律诉讼程序。当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无法达成一致时,将报请政府作出决定并公告。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欺诈胁迫等情况下可撤销或变更。
应对房屋拆迁纠纷的不同处理方式。首先,当拆迁双方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可以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如不满裁决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其次,在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如发生纠纷,应通过司法或仲裁途径解决。若采取仲裁方式,需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
村委会盖章的拆迁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协议内容、村委会权限、签订程序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店面拆迁租客是否有赔偿的问题,这取决于租赁合同、租客投入、拆迁政策等。另外,还提及了房屋征收补偿服务中心的待遇情况,包括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
当政府不履行房屋拆迁协议时,被拆迁者可以采取的措施。被拆迁者可以通过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或协商解决方案来应对。在签署拆迁协议过程中,被拆迁者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范,包括采用标准化协议文本、明确关键内容、及时备案和办理公证等。若政府违约,被